•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毛泽东文化思想特性及对当今文化建设的借鉴:如何正确对待毛译东思想

    时间:2019-06-02 03:24: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早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就曾这样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一个文化的高潮。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随后他反复强调必须把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在这种认识基础上,针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怎样使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发展相适应,毛泽东进行了卓越的探索,这些都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一、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特性
      (一)继承和吸收的批判性。
      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继承传统文化,还是吸收外来文化,继承和吸收本身并不是目的。其本质的目的在于为现实服务,是为了更好的创造和建设今天的文化。因此,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要继承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也要吸收外国文化中的先进部分。但为了更好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实服务,也为了更好的创造和建设今天的文化,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批判性继承和吸收的态度。
      毛泽东在长期的思考中,形成了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批判性继承和吸收的态度和方法, 毛泽东于1964年《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批示》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并于1965年《书信选集·致陆定一》又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那么毛泽东又是怎样具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呢?
      在对待传统的民族文化上,毛泽东认为对其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是错误的,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对其一分为二的看待。“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豎在依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析的基础上,毛泽东得出批判性继承的结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很不够,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清理工作,进行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的灿烂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绝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们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
      在对待外来文化上,首先,毛泽东认为绝对不能以偏概全、一味否定,要吸收其先进的部分。他强调指出:“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他又进一步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其次,毛泽东认为对待外来文化不仅要一味接受,更要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学习吸收。他强调:“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新中国成立后,他针对思想文化领域一些人主张“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明确强调“如果在艺术中生搬西洋的东西,人民不会喜欢,文化艺术离不开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开民族的历史发展。学习外国要越来越中国化,而不是越来越洋化。”
      (二)方针和政策的时代性。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所以,特定时代的文化必然有着深深地时代烙印,判断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质,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其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生产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最广大人民的广泛参与,文化建设事业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只有为最广大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才是为最广大人民所认同并乐于参与其建设的文化。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首先,鲜明地提出了“立场”的问题。他指出说:“立场问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其次,准确地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他曾这样论述道:“所以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
      毛泽东在时代精神的指导下,从矛盾分析法入手,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多重矛盾的基础上 ,依据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矛盾 ,遵循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于1956年 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 的方针 ,提出这一方针并确定这一方针,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创造。
      首先,这一方针是针对文化专制主义提出来的,是保护学术与艺术自由发展的方针。毛泽东认为,这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这样说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豗与此同时,这是一个努力使科学与民主达到一致的方针。毛泽东敏锐地注意到:在历史上,科学常常受到专制的压制。但当时毛泽东更为关注的是,在民主制度下,由于认识上的局限以及其他种种历史条件的限制,仍然会出现多数人不承认真理、不接受科学的情况。正是这种科学与民主的矛盾,促使毛泽东决定以更为彻底的民主态度,让各种科学与艺术的观点、见解长期地展开自由争鸣,接受时间的考验。
      二、落后和腐朽思想滋生原因
      纵观古今内外,文化思想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在任何行动中,如果缺失了先进思想的指导,行动都是苍白无力的,甚至是盲目的。因为先进思想是源头活水,只有确立了指导思想,我们的行动才有了指南,有了成功的可能。只有拥有先进的思想指导,我们才能在为人处世中,不迷失自己,正如在无边的大海中行驶的巨轮,看到了不远处的灯塔一般。想象一下没有思想指导的时候吧,我们就像迷失的羔羊般,竟胆小到不敢去扶起摔倒在地的老人,更不敢去勇斗抢劫路人的歹徒。但现如今,到底又是什么让落后和腐朽思想滋生蔓延的呢?
      其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但同时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正如邓小平同志那句经典的话“窗户打开了,清新空气会进来,苍蝇也会飞进来”。�豘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但另一方面也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等不良社会现象。
      其二,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会借助各种渠道和方式加以蔓延和传播,具有极大地欺骗性与迷惑性,比如落后文化往往以风俗习惯表现出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得人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并不能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其三,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也引起了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它们给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四,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当今人们还不能充分认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对人的不良影响,比如由于科学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对一些落后的文化观念和思想意识缺乏辨识能力,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受落后文化的影响。
      三、当今文化建设的现实借鉴
      (一)批判的继承吸收对当今文化建设的现实借鉴。
      毛泽东文化思想中“继承和吸收的批判性”告诉我们,文化建设不能离开传统而空谈文化建设,否则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根基;文化建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否则文化建设就会失去为人民服务的阶级立场。
      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一旦离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那么进行文化建设,发展民主的先进文化就会失去根基。
      文化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置身于文化市场的洪流之中,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前进的方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就会陷入西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当我们越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时,我们越需要提高辨别西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在毛泽东思想文化观的指引下,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立足时代的方针和政策对当今文化建设的现实借鉴。
      毛泽东文化思想中“方针和政策的时代性”,一方面告诉我们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新者,谁就应该自觉地密切联系群众,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同时另一方面告诉我们,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精神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必须体现时代精神,背离时代精神的所谓文化创新,无非是一句空话。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也正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而继承并不是简单地累积和复制,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发展是最好的继承。文明体现时代精神,文化创新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这样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立足时代现实,不断开拓创新。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局面。
      四、结语
      毛泽东文化思想中的“继承和吸收的批判性”告诉我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建设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批判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既要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使之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又要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赋予它以暂新的时代意义,使之同时代精神相融合,努力开拓、创造中国特色的新文化。还要批判地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且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加以创新,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毛泽东文化思想中“方针和政策的时代性”也告诉我们,文化创新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今天,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汇点上,坚持把批判继承与超越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与此同时,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时,理应坚持毛泽东先进文化思想的指导。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
      注释: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5卷第7页.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68页.
      毛泽东文集.第2版第6卷第264页.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40页.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51页.
      毛泽东文集.第2版第7卷第229页.
      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2卷第390页.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建设 借鉴 性及 当今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