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工业能源消费情况

    时间:2019-05-15 03:29:1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能源消费产出效率改进的途径归结为技术性效率改进、稀缺性效率改进和结构性效率改进三种类型,通过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在能源消费产出效率改进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不同阶段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变化的原因作出了解释,并提出改善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产出效率;产业结构;贸易方式
      [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3-0090-0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我国能源消费的规模不断提高。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中国能源产量是2000年的1.8倍,7年年均增长7.1%。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达到26.5亿吨标准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庞大的能源消费数量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为改善我国能源产出效率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
      能源消费的产出效率可以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来衡量,如公式(1)所示:
      E=RGDP/PC(1)
      其中E代表能源消费的产出效率;RGDP代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PC代表国内能源消费总量。该指标代表了一单位能源消费所带来的产出数量,E的值越高,说明能源消费的产出效率越高,反之则说明能源消费的产出效率越低。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如图1所示:
      图11978—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根据图1中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路径,可以把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90年,这一阶段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增长较为平缓,平均增长率为4.18%,其中最高增长率是1984年的7.27%;第二阶段为1991—2002年,这一阶段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增长较快,平均增长率为6.6%,其中1997年和1998年的增长率都超过10%,分别为10.2%和12.39%;第三阶段为2003年以后,在这一阶段能源消费产出效率开始下降,其中2003年至2005年的增长率均为负值。
      二、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机制与原因
      (一)能源消费产出效率改进的途径及其关系
      能源消费产出效率改进的途径可以归结为三种:
      1.技术性效率改进。能源消费的产出效率与生产技术的关系最为紧密,如果一国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能源密集度比较高,其能源消费的产出效率就会比较低,相反如果总量生产函数能源密集度较低,其能源消费的产出效率就会比较高。由生产技术的能源密集程度降低所导致的能源消费产出效率提高称为技术性效率改进。
      2.稀缺性效率改进。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能源供应充裕,那么在能源使用过程中,能源浪费的现象就会较为严重,这会导致能源使用效率较低。随着能源供应紧张程度的提高,能源浪费的现象就会相对减少,能源的使用效率也会相应提高。这种由能源供应紧张程度提高导致的能源消费产出效率提高称为稀缺性效率改进。
      3.结构性效率改进。在技术水平和能源供应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引起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通常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耗最多的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如果经济增长过程中,第二产业产值占产出的比重提高,那么能源消费的产出效率就会降低,反之能源消费产出效率将会提高。由第二产业产值占产出比重下降所导致的能源消费产出效率提高称为结构性效率改进。
      在以上三种途径的能源消费产出效率改进中,技术性改进处于主导地位,它是决定一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基础,而稀缺性改进和结构性改进则影响着技术性改进作用的发挥。在资源供应紧张程度和产业结构不变,即不存在稀缺性改进和结构性改进的条件下,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仅取决于技术性改进,二者将保持同样的变化幅度。
      在同时发生技术性改进和结构性改进的情况下,如果结构性改进是正向的,即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那么结构性改进将使整体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提高幅度高于技术性改进的幅度,从而强化技术性改进的效果,反之则将使整体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提高幅度低于技术性改进的幅度,从而弱化技术性改进的效果。
      在同时发生技术性改进和稀缺性改进的情况下,稀缺性改进对技术性改进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不同部门对资源供应紧张程度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通常而言,服务业部门和生活性的能源消费对能源稀缺程度变化的反应较为迟缓,因为它们消费的数量较小且多为必需性的消费。而生产部门对能源稀缺程度变化的反应相对灵敏,因为其能源消费的规模巨大,而且能源投入对生产成本和利润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正向的稀缺性改进将使整体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提高幅度小于生产部门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提高幅度,从而弱化技术性改进的效果。
      李薇: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二)能源消费产出效率改进的衡量
      1.技术性改进的衡量。最能够反映技术性改进情况的指标是工业能源消费的产出效率,因为在能源消费中的行业结构中工业所占的比重最大,而且工业的能源消费产出效率最能代表总量生产函数的能源密集程度。技术性改进取决于生产函数本身的变化,同时也会受到外界冲击的影响,比如能源供应的紧张程度提高会促使企业采用更加节约能源的生产技术,从而使技术性改进的速度加快;国际投资也会将外国的生产技术转移到国内,从而影响技术性效率改进的情况。
      2.稀缺性改进的衡量。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生产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比重一直在70%左右,因此能源生产的极限取决于我国原煤的储量和生产水平。在煤炭资源自然禀赋不变的情况下,当能源需求低于这个极限水平时,能源供应相对丰裕,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能源生产将越来越接近这个极限水平,能源供应也会日趋紧张,一旦能源需求超过生产的极限,就会出现供求的缺口。因此供求缺口的规模能够较好地反映能源供应的紧张程度。当供过于求时,供求缺口越小表示能源的稀缺程度越高,能源的稀缺程度越高,稀缺性改进的幅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供不应求时,供求缺口越大表示能源的稀缺程度越高,稀缺性改进的幅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能源稀缺程度对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影响很难量化,因此本文仅采用能源供求缺口指标对稀缺性改进进行定性分析。
      3.结构性改进的衡量。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影响程度可以用第二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变化来衡量,如果第二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那么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趋向于降低整体的能源消费产出效率,反之则将趋向于提高整体的能源消费产出效率。
      (三)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原因
      1.技术性改进的作用。图2显示了我国整体能源消费产出效率、工业能源消费产出效率及二者的差额。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基本保持相同的变化规律,这种现象说明了技术性改进在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变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在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工业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提高较为缓慢,而在第二阶段(1990—2001年),工业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提高加快,技术性改进的这种变化特征主要是由于1990年以后能源供应开始出现不足,能源稀缺进一步促进了技术性改进的进程。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第三阶段(2002年以后),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产出效率出现了下滑,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外部冲击导致的。2002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国际直接投资开始涌入中国,使中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以后,我国加工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加工贸易出口额从2002年的1799.28亿美元迅速提高到2006年的5103.55亿美元,已占我国出口总额的70%左右。因此,全球产业链中低附加值、高能源消耗的产业被大规模地转移到我国是导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产出效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图2我国整体能源消费产出效率、工业能源
      消费产出效率及二者的差额
      2.稀缺性改进与结构性改进的作用。在不存在结构性改进和稀缺性改进的条件下,能源消费产出效率完全取决于技术性改进,此时图2中能源消费产出效率与工业能源消费产出效率曲线应该表现为平移的关系。而图2中两条曲线的间距并没有呈现出稳定性,特别是1991年以后开始明显呈下降趋势,这是由稀缺性改进和结构性改进的作用导致的。图3显示了稀缺性改进和结构性改进指标的基本情况。
      图3稀缺性改进和结构性改进指标的情况
      如图3所示,一方面能源供给的紧张程度始终呈现上升趋势,即稀缺性改进始终是正向的,且作用越来越大,这意味着稀缺性改进始终趋向于弱化技术性改进的效果,使能源消费产出效率与工业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差距逐步缩小;另一方面,第二产业的比重在1990年以前呈下降趋势,而在1991年以后开始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第一阶段结构性改进是正向的,结构性改进趋向于强化技术性改进的效果,使能源消费产出效率与工业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差距逐步扩大;而第二和第三阶段结构性改进是反向的,结构性改进倾向于弱化技术性改进的效果,使能源消费产出效率与工业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差额逐步缩小。
      两种改进的作用结合在一起,在第一阶段稀缺性改进趋向于弱化技术性改进的效果,而结构性改进趋向于强化技术性改进的效果,二者方向相反,因此对技术性改进的影响相互抵消,最终导致图2中第一阶段能源消费产出效率与工业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差距趋于平稳;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稀缺性改进和结构性改进都趋向于弱化技术性改进的效果,二者的作用叠加在一起,最终导致图2中第二、三阶段能源消费产出效率与工业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差距呈下降趋势。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技术性效率改进在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变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而稀缺性效率改进和结构性效率改进则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影响了技术性效率改进的效果。在1978年到1990年期间,技术性效率改进的速度较低,稀缺性改进对技术性改进的弱化效果和结构性改进对技术性改进的强化效果相互抵消,因此在此期间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与代表技术性改进的工业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提高基本保持相同比例。在1991—2001年,由于资源稀缺程度的提高,技术性改进的速度加快,从而加速了整体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提高。但2002年以后,大量低附加值、高能源消耗的加工性产业转移到中国,导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产出效率下降,进而也引发了整体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下降。1991—2006年,稀缺性改进和结构性改进对技术性改进的效果都具有弱化作用,二者相叠加,导致在此期间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提高幅度低于工业能源消费产出效率提高的幅度。
      提高我国能源消费的产出效率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一方面要鼓励节能经济的发展,比如向采用低能源密集度生产技术的企业提供补贴,或对高能耗行业征收附加税等;另一方面要完善能源价格机制,减少政府对能源价格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使能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提高稀缺性效率改进的效果。
      2.大力发展服务业。发展服务业不但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服务业比重的提高还可以促进结构性效率改进,降低经济整体的能源消耗,从而提高能源消费产出效率。
      3.逐步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不利地位。全球低附加值、高能源消耗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是2002年以后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趋势无法扭转,那么我国的能源消费产出效率还可能进一步降低。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可以通过努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或向海外转移能源密集型产业来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不利地位,从而降低生产部门的能源密集程度。
      
      [参考文献]
      [1]孟耀.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约束及化解思路[J].当代财经研究,2007(6).
      [2]宋旭光.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4(11).
      [3]钟水映,简新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封志明.资源科学的历史观:人类资源关系的演进历程[J].大自然探索,1998(1).
      (责任编辑:陈鸿鹏)

    相关热词搜索: 产出 效率 变化 原因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