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关注内心的释放与现实功利的矛盾:内心想法跟现实做法矛盾怎么办

    时间:2019-05-14 03:29: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以现代主义中女性主义的代表伍尔芙和民族主义的代表叶芝分别与后现代主义中的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批评相比较,论证现代主义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释放和后现代主义的功利性的观点。
      关键词:现代主义;精神释放;后现代主义;现实功利;
      现代主义文文学理论的坚持者们很大一部分继承了唯美主义的一些观点和态度。王尔德认为:看一样东西和看见一样东西是非常不同的;人们在看见一事物的美以前是看不见这事物的;然后,只有在这时候,这事物方始存在。而现代主义也更加注重内心的精神发展和表现。以弗洛伊德为例,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法之上,关注的是深层心理学,这也是其关注内心发展的表现。
      每一种流派都是源于社会现实的,无论哪种主义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例如伍尔芙所处的20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战争和政治运动以及来自家庭的打击使得她精神趋于崩溃,这才有了她的意识流小说的兴盛。虽然一般认为是伍尔芙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但是笔者认为,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后现代主义中的女性主义批评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伍尔芙作品中的大多数人物具有这种特点,无论是在孤独时刻,还是在“集体”场合(比如家庭),无论是幸福降临,还是灾难压顶,他们常常会沉在冥思中,在一个“世界视野”下,沉思有关世界、人、人生的意义等诸多问题,表现了一种心灵深处的不断求索。也就是说,伍尔芙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是她对于人生的思虑与担忧,是一种来自内心底层的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态度。她和王尔德一样有同性恋倾向,这更加深了她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欧兰朵》中对两性人的深刻描写,表现出她对性别的问题的嘲笑,以讽刺的笔触写出了从男人变成女儿身的主人公如何受不了身为女性必须讨好男人的这一行为,又如何喜爱作为女性可以盛装华服这一态度。而从这引申出的女性主义,显然只是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而引发的情感宣泄和态度的表达。笔者认为,这只是伍尔芙对女性地位的关注和探讨:她从幼年不能上学而只能在父亲的书房里看书,而哥哥却能在大学里享受贵族教育这一经历以及长大后的同性恋倾向中,发现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越来越尴尬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劳动却又不能在物质和精神上真正与男性分庭抗礼,因而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并在作品中一再表现,通过意识流的手法呈现女性的复杂情感和重要作用,比如在《到灯塔去》中将拉姆齐夫人塑造成一个圣母的形象,以自身生命的内容和魅力像灯塔一样照射身边的每一个人。
      但这些只能说明,伍尔芙代表的现代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同时,她的女性主义只是看到了女性崛起的现实,在作品中不断的反映。对女性的纯粹赞美使得这一态度与现实的联系相对断裂,只能反映现实而不能直接推动现实的发展。
      后来的女性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流派,其政治性和社会性是不言而喻的。激进女性主义是早期主张泯灭男女差异的派别,其实其主要挑战的,乃“性/性别”之系统,同样反对以生理性别决定社会性别的内容。该派别向来最具争议,不但主张“阴阳同体”,还主张以女性文化取代男性文化,且在性方面改以女性独身或女同性爱取代男性中心式的异性恋霸权。 从这一主张可以看出,后现代的女性主义早已不是伍尔芙那种“反映”的态度了。她们更加关注女性地位的上升和内心与男性的平衡,在各种政治运动中担当说客和直接推动者,在与当权派的拉力战中寻求女性的立足地,使得流派本身反过来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影响了现实中女性地位和精神的变化,从而与社会产生了更加紧密的关系。这些从后现代女性主义对康德美学理论的批判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她们认为康德式美学产生了“理想观察者”这项传统概念,认为审美主题是高高在上的,自由自主的对一个被动的审美对象或客体进行审美活动,加以判断,或以主观的情感投射并客观化为客体的性质。 可以看出,后现代语境中,女性主义者们批判的对象更加广泛,而且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笔者认为,这种更加激进的文学批评虽然有了与伍尔芙时期不同的视角,对女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着更广阔更深入的思考,也因为更加偏激而引领了女性进步的思想的发展,但最后大多走向了以女性统治代替男性的牛角,在男性统治中争夺话语权的同时自己也走向了尴尬,企图用另一种不公平代替现在的不平等。
      从这一点上,后现代主义中的女性主义,想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以现实的功利作为最后胜利的目标无可厚非,也革新了现代主义中那种纯粹的“反映”与不作为,却在实践的过程中走向极端,忽略了流派本身理论的建构。
      现代主义的另一个杰出代表叶芝,作为长期处于英殖民统治下的爱尔兰的本土居民,在国家不独立的状态下却并不关心政治运动,也可以看出现代主义的精神化倾向。叶芝所处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更加工业化现代化,而爱尔兰的乡土气息让叶芝沉醉。这是他深受唯美主义影响的外在表现。叶芝认为,古老的爱尔兰充满了浪漫情调,其风物人情具有更多的优雅气质,不像英格兰,早已被现代工业文明所渗透,到处是物质和实利性;因此,在叶芝心目中,英格兰和爱尔兰几乎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从这可以看得出,叶芝更愿意发掘内心的情感,而厌恶将现实的功利性作为追求的首要标准。他被自己所追求的毛特岗拖入暴力式的政治运动中是的痛苦与无奈更显示出了他对于社会运动的冷静思考。他并不认同激烈的政治运动,而是寄希望于重塑属于爱尔兰的民族文化,希望通过文化的凝聚力使爱尔兰在精神上先得到独立,才能真正的获得物质形式上的自治。从这一主张可以清楚地看出叶芝对精神力量的坚信和对现实功利的怀疑,这也是现实主义关注的。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是他关注文化本身,呼唤文化的独立,从某种程度上看,与伍尔芙对女性的关注和反映是一样的:它们都来自于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但并没有直接付诸实践,而是进行深层剖析和思虑,而这些都来自于他们对现实功利的鄙夷。
      与叶芝相似的后殖民主义,在后现代语境中,却有了不同的声音。其中非洲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非洲因为文化相似度较高,彼此之间的区分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在文化上比较容易形成“非洲文化”的概念。这种民族文化的坚持者一般愿意把振兴非洲文化作为自己的目标,甚至企图颠覆欧洲文化的中心地位。非洲文化协会的例子比较有代表性。这一协会的目标是确认一种非洲文化的存在,在民族各别的层面上对这种文化做出评估,并揭示他们民族文化的内部原动力,同时也达到另一目标:与欧洲文化协会并肩共存,而后者曾经扬言要将自身转为“世界文化协会”。 从这可以看出,后殖民主义的批评更加关注自身能否推动现实,能否达到一个现实功利的目标。这种希冀通过文化批评推动某个目标实现的思潮在后现代主义中比较普遍。而叶芝的理论和伍尔芙的一样,停留在呼唤文化本身,探讨问题本身的层面,虽然没有现实的功利性目标的存在,没有足够的实践,但至少没有像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一样走向某个极其危险的极端。
      另外,尼采的唯意志主义文论酒神精神是悲剧艺术的根本,关注艺术本身,也是现代主义关注精神领域的重要代表。虽然像卡夫卡那样“他画面中的现实主义总是超过了想象力” ,但笔者认为,这种“现实”只不过是基于实际的客观表现,而更多的是通过这种表现来表达一种精神的宣泄。像《变形记》中对格里高尔所面对的冷眼与不公的待遇,表现出了现实中的冷漠,却在更深的层次上渲染了人心中的精神匮乏与漠然,真实的反映内心。而没有走向以此改变社会的道路。
      由此,笔者认为,现代主义的不同流派,尤其女性主义,比后现代主义更加关注内心情感的表达,而不是突兀的联系和企图推动社会走向的变化,因而视野比后现代主义更广阔些,不易走向极端。

    相关热词搜索: 功利 释放 内心 矛盾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