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锦上添花 优美近义词【优美的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时间:2019-05-01 03:28: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1 利用信息技术,选取优美的画面,引起学生作   文兴趣   笔者在教学“夏日趣事”作文时,首先请学生观看一个捉蟋蟀的片断,让学生观察欣赏,由景激情、由情引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再播放一个钓鱼的场景,激发学生勇于叙述自己的事。果然,学生畅所欲言,大谈自己捉螃蟹、捞鱼、打蚊子等趣事。随后,笔者“引”势利导,进行写法指导,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于乐写作。
      2 利用信息技术,选取动人的旋律,唤起学生学
      习兴趣
      2.1 让音乐成为导演
      在教《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时,笔者精心地挑选3首乐曲穿插其中,分别用于导入、欣赏、作业等。
      首先,让学生边聆听《美丽的西双版纳》乐曲边观看西双版纳的风光,包括望天树、野象谷、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竹楼、泼水节等图片。瞧!教室里多静,学生听得多么专心啊!媒体一下子将学生带入那“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热带雨林中,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的眼睛告诉笔者,他们渴望更多的知识。正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才能推动孩子的学习。”可见,情趣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课上听鸟鸣,闻水声,让他们边听边想,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大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的有力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可见,健康优美的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促进思维、开发智力,从而有益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2.2 把班会变成音乐会
      在班会课上,笔者也尝试把音乐引进课堂;笔者不再就事论事、直截了当地当众指责学生的错处,而是经常利用班会课唱“每周一歌”,笔者把学唱和赏析歌曲作为教育的手段。发现班里出现不团结现象时,笔者就让学生学唱《永远是朋友》。歌会唱了,真挚友情的深刻内涵也就明确了。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认识到真挚友情的重要性。班会课没有说教,没有批评,只是向学生提出一点希望,即希望全班所有学生都能成为知心朋友。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笔者又让学生赏析了《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这首歌。乐曲欣赏完毕,笔者带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歌中所讲的道理是什么?2)先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听听自己的优点,再从自己的口中说出自己的一个缺点。通过一番讨论,形成每一个人都要全面地认识自我的共识: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只有克服劣势,发挥优势,才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取得进步,才能在今后的事业中获得成功。如此一来,学生自身的闪光点首先得到老师和全班同学的一致赞誉,学生调整好心态,增强了自信心,大家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检讨自己的缺点,效果令人十分欣慰。
      把音乐引进班会课堂,就把说教变成轻松的音乐欣赏,极大地优化与和谐了班会气氛。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创造一种接受性的心理气氛,是一种比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教学因素。换言之,教师的事业是否成功与他是否为学生接受与喜欢的程度密切相关,“良药苦口”并不一定利于病,而高明的教育工作者要有忠言不逆耳的本领才行!在当代的教育实践中,教师一定要讲究教育的艺术,充分关爱与尊重学生。
      3 利用信息技术,选取感人的影视作品,升华学
      生道德行为
      电影优美生动的画面,逼真形象的配音,感人肺腑的事实,能营造“意美、音美、形美”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生动逼真的意境中感受美。《雷锋》电影记录了雷锋“苦难的童年”“心甘情愿当‘傻子’”“小小螺丝钉”,学生看了,进一步了解了雷锋同志无私奉献的一生,激发起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干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和好学上进、善于钻研的钉子精神,从而在心中树立“爱人民、爱祖国、爱集体、爱学习”的道德情感。
      4 利用信息技术,选取声情并茂的示范,留住学
      生兴趣——“读”占鳌头
      4.1 模仿名家,妙趣横生
      名家的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自然而安稳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平静地说明问题;急剧而有力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升华感情;稳妥而含蓄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表明心迹。笔者在教阅读前,常常让学生观看一些名家风范,以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和阅读兴趣。学生在听音像材料的时候,由于感受到演讲的魅力以致读得那么动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对名家的模仿中,从而使学生的诵读成为学生情感的抒发。
      4.2 读出韵味,诵出精神
      郑侠《教子孙读书》诗:“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神焉默省记,如口味自珍。一遍胜十遍,不令人艰辛。”说的就是如何诵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专心致志,眼到心到,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最后定然是“口味如珍”。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在诵读时一定做到心无旁骛,读到熟,熟到诵。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熟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体悟了,体悟了就可借此“攻玉”了。
      在具体做法上,笔者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前诵读3~5分钟,反复咀嚼,体味诗歌的情感、美感。诗歌缘情而发,可以说,没有情感的诗决不是好诗。笔者在引导学生诵读时,注重体味辨别,体会出作者融于诗中的情感。孟郊的《游子吟》,学生小学时都读过,但未必都能深解其中的意思。笔者通过媒体,着意于“慈母意”和“赤子心”的对照,从而引导学生体味母爱之伟大和赤子之诚挚。
      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所谓诗中有画。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诵读时,常要求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驰骋,动情时不妨手舞足蹈。初中生的心理发育尚显稚嫩,情趣容易激发,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笔者常常借助媒体,正确运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旋律、优秀的影视作品、声情并茂的示范,配之笔者精彩的讲解,便能换来读无尽情、诵无尽兴的效果。诗歌的情感、课文的美感就是在这样的诵读中激励那些驿动的心灵,并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