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微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途径】

    时间:2019-04-17 03:41: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之上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战略,有着其重要的意义。正因为此,本文结合微博时代背景,通过对微博的特性的分析,探寻以微博为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途径何在。
      【关键词】微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方式
      一、利用微博平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
      2009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载文,将“微博云南”称为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2009年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云南省政府开通“微博云南”进行了报道。2009年,全球语言检测机构(Global Language Monitor)公布的数据显示,微博客“Twitter”成为当年最热门英语单词。2010年3月1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在新浪网正式开通了“新华视点两会微博”……微博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互联网服务,政治传播也进入新媒体时代。
      微博这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传播。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之迅捷、传播密度之深密,传播方式之便利,远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拟。这种信息传播形态带来的影响,假以时日,必将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①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更广的思路上来做内容产品和服务产品,进行渠道建设,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传播目标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播内容,也包括平台经营。而经营好平台,必须把营造网民与网民、网民与传播媒介的关系作为最核心的基础,需要从一种全新的关系思维出发,来构建传播链条,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的网络传播背景下的传播方式及路径选择。
      微博的媒体性和社会性融合度相当高,是基于社会关系的一种传播。在微博的传播特性中:微博的“零时间”传播为满足个人碎片化倾述与沟通的空间;微博的个性化信息定制以及转发功能,使得信息流动产生了新秩序,信息得以按照某些方向重组;微博的关注和探讨形成新的话语权;在微博中,传者与受者的分野模糊,这让事件在传播上更具冲击力和活力。
      总之,利用微博平台,更便捷有效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是在新媒体滥觞时代的必然选择。微博的裂变传播模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更为实时的利器。
      二、微博时代,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一些思考
      3G应用的普及,3G技术的日趋完善将更有利于微博的发展,这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手段和空间,微博的“关系平台”不仅深刻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方式和路径,也在某种层面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本身产生影响,这是个多层次的活动。
      微博的文体特征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在解构方面要作出努力,即如何实现政治传播的有效性问题。微博从内容上看,对细节原生态的记录较多;表现手法主要以叙述为主,辅之以抒情、描写、议论;从表现手段来看,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传播手段丰富;这些文体特征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能够与之相适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微分解构的基础上,微博的文体传播特征赋予了其传播效率和速率。
      当前热门新媒介微博对政治传播施加了强大的影响,不仅有广大受众积极参与夯实政治传播的民意基础,更有传媒人借助民意主动拓宽传播议题的边界,这种双向挤压从而使得政治传播视角越来越扁平化、传播议题越来越贴近现实、传播态度越来越理性多元。②
      微博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思考的。
      1、利用微博传播主体多元化与融合化双向态势,拓宽与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主者和受众的细分和融合
      微博的核心功能是信息的发布与索取,由于微博不受时间、地点、写作格式的限制,因此微博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和融合化。马克思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越来越独立。其中,网络的出现作为一个临界点,把个体的“从属”释放为“独立”。微博中的个体均可以以自我为中心,这种表达方式,是种表达的“权力”,也可以让受众获得“参与”的快感,这个过程让个体本身也成为媒体。相比传统的媒介,微博有如此大的优势,正是拓宽和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途径的良方。以微博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沿阵地,坚持正确的导向,弘扬主旋律,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有利的主流舆论。受众通过“关注”与传播主体互动,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民心。
      2、研究微博传播渠道延伸化与符号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渠道延伸
      微博传播渠道延伸化与符号化来自于微博的延伸功能。微博网站的延伸功能就在于人际网络的构建与维护。③对于微博而言,其对人际网络的构建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现有的人际网络在微博上的延续,另一方面是基于共享信息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微博主若提供了为受众所需求的信息,并具备较高的权威性,就可以形成以该微博主为中心的一个网络。因该网络内的成员同质,微博主与“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会产生一定的互动,从而使得微博传播的渠道具备自我延伸化的性质。另外,也会形成以微博主命名的符号化。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政治传播的渠道延伸,就必须借助微博在传播信息方面的延伸化和符合化的特性,采取形式活泼、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联系人们的思想实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好地解答干部、群众普遍关系的问题,从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3、审视微博媒体受众的碎片化与分众化,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碎片化传播
      在网络传播时代,网络的破碎化不仅体现在传播形式的多元化,也由于网络传播突出的个性化特征使传播的受众本身也被传播形式所“分割”而变得分散和零碎化。④正是基于此,微博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也具备微博媒体受众的碎片化与分众化的特征。因此,找寻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碎片化传播的途径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在以微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媒介的背景下,要注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形式与内容相互融合。因为,在新媒体时代,形式的新颖性远高于内容的新颖性,人们关注形式多于关注内容,形式大于内容,甚至形式就是内容已成为共识。⑤微博媒体受众的碎片化与分众化,可以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迅速传播,在大众传播与小众传播之间相互演化。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含有的信息被不断地整合、强化,为公众所了解,有利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的渠道,做到面向大众、下移重心、延伸触角,切实地提高了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紧随微博产品多媒体化趋势,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微博体传播内容
      我国微博在推广初始就引入多媒体化,我国网民也喜欢分享图片、视频、音乐及各自感兴趣的信息。另外,还引入了微博广场的功能,博主可以通过这个功能查看到最为热门的内容、被转发最多的微博、评论最多的微博等等,正是因为微博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方式,可以实现多维度的同时分享,使得博主与受众更容易了解到最为民众关心的话题。伴随着微博产品的多媒体化,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也具备了更为丰富的形式,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声影兼备。形式的丰富,对弥补意识形态高度理论性、抽象性的缺陷,有着不可估量的效果,使事与理、情与法、形与声、形与神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最终达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得更为生动、寓教于乐。
      5、审视微博媒体终端移动化,以及微博职能社会化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移动化和社会化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上网本、电子书等一切可以上网的终端设备都能成功发送和接收微博,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被快速地发布和传播。微博凭借着它在速度、便捷、交互性等特质,使得其在报道突发事件消息时,可以领先于其他媒介播报并引导着公众舆论,实现了报道突发新闻的海量更新,提供了更多的消息来源。在这么一个个体言论自由的微博的世界里,权利与责任总是如影随形,社会责任是微博世界也需要承担起来的责任。因此,微博职能的社会化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应该紧密联系微博媒体终端移动化和微博职能社会化的特点,政府部门应该与电信运营商以及手机厂商进行密切合作,将微博移动终端中的界面和运作体系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广泛性和有效性。总而言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项伟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而微博极大地拓宽了网民作为普通民众参与到该工程建设的空间,而且还降低了参与成本。
      【本文为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政治传播研究,编号:12XJA7100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孟波,《新浪微博:一场正在发生的信息传播变革》[M]《南方传媒研究》,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8-17
      ②马昌豹、项开来,《整治传播进入“10”年代——2010年两会报道观察》[J].《新闻与写作》,2010(4):19-22
      ③喻国明:《传媒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92
      ④⑤朱海松:《网络的破碎化传播——传播的不确定性与复杂适应性》[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15、16
      (作者单位:胡启明,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陈张婷,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党政办)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 新途径 核心 体系 传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