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中国议题成为政治牺牲品】 薄颐来政治牺牲

    时间:2019-04-17 03:39: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已经走完预选阶段,由于奥巴马寻求连任,预选阶段的焦点主要在共和党候选人中间展开。从共和党党内预选战来看,2012年的大选将围绕经济复苏和就业等问题展开,而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无论是在总统选举还是国会选举中,经济就业问题与中国议题几乎是如影随形,每当讨论到就业问题的时候,中国就必然会被提及,不少政客抱着抵触甚至抱怨的情绪迁怒中国,不断将中美经贸议题政治化,强调在对华政策上采取激进强硬的立场。如何看待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议题,以及如何在对美传播中因势利导,营造一个有利于中美关系发展的舆论环境,是当前和今后对美外宣的一个重要任务。
      中国议题成为焦点话题
      在2012年的大选过程中,中国问题早早地成为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的焦点话题。从奥巴马一方来看,奥巴马政府在对待同中国有关的经贸议题上,一直主张对中国施压,紧盯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失衡等议题,早在被舆论视为谋求连任“集结号”的2012年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就曾五次提及中国,指责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炫耀自己政府“正从中国抢回就业岗位”的业绩。相比之下,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在谈到中国议题时,立场更加极端和尖刻。他在谈到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时,一改往昔温和自由的立场,在他的经济竞选纲领中用5页纸的篇幅要求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态度,宣称“上任第一天,就要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并将借助WTO等国际机制制裁中国的“不公平竞争行为”。非但如此,在安全和人权领域,罗姆尼更是激烈批评中国,批评奥巴马的对华政策是在错误的轨道上行走,他承诺如果当选,将带领世界进入下一个“美国世纪”而非“中国世纪”,世界政治经济的游戏规则将由美国来制定,而非由中国来制定。
      与总统大选相比,国会候选人在谈及美国经济和贸易问题时,极力表达对华强硬的姿态,在几乎所有问题上都采取负面的立场。各位候选人以及美国民众最为关心的仍然是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难题。美国舆论认为,尽管是老生常谈,人民币汇率问题仍然是美国大选年的热点话题。美国的政治家们认为,造成美中贸易不平衡的唯一原因是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有广泛的声音认为,通过批评中国的汇率问题,可以在国会选举中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因此,当3月初“超级星期二”选战在全美激烈展开的当天,美国众议院以370票对39票通过一项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对中国等国家的国有企业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各路竞选诸侯都对国会通过相关法案表示欢迎,都对中国释放“强硬”信号,也是美国国会当前关注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在经济与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中西部五大湖地区、大西洋地区、东南部地区以及西海岸等地区,这种指责中国、归咎中国的情况非常普遍。
      总之,在今年的选举中,对中国议题采取极端立场,竞相向选民兜售对中国施压成为美国竞选辩论的一个趋势。特别是在经贸领域中,很多政治候选人对中国提出种种苛求,将美国对华贸易失衡、人民币升值、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直接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等国内政策问题挂钩,认定中国不断违反世界贸易规则和入世承诺。令人忧虑的是,中国议题成为了美国竞选的政治牺牲品。
      虚假的中国共识
      很明显,美国大选中看似两党一致的批评中国共识并非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真正共识。与国会议员在竞选中高调炒作中国议题形成戏剧性反差的是,国会在立法过程中对待中国议题却 十分务实和低调,越来越谨慎处理中国议题。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1月3日第112届国会第二会期复会以来,两院均未产生新的直接而消极的涉华提案,不但2012财年拨款法案中没有再多涉及中国事务,而且去年10月初在参议院通过的人民币汇率法案也没有在国会众议院中被再次提及。同时,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统计,自2000年以来,美国所有435个众议员选区均在不同程度上受惠于对华贸易。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罗奇(Steven Roach)指出,尽管同中国有关的经贸议题会在今年的总统竞选中被广泛提及,但无论最终哪位候选人将会成为美国的下一任总统,美国都应该通过解决自己储蓄过低的问题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怪罪于其他国家。美国应该自己解决长期搁置下的问题,而不是归罪于其他国家。
      因此,美国政治人物炒作中国议题的根本目的是捞取选票的炒作造势,而非真正明智的选择。无论是总统、议员还是地方政府候选人,为了竞选而抹黑中国、进而间接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稳步推进制造有形或无形的障碍,从根本上讲是牺牲了其口口声声“代表着”的美国选民利益的,是选举政治扭曲下的短视行为。随着选情的深入,在随后的新疆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宗教问题、民主与人权问题等方面,这一套路还将会重演,越来越多的中美关系议题具有沦为选举牺牲品的危险。
      总之,美国经济的复苏乏力,草根社会抗争力量的崛起以及竞选过程中中国议题几乎不必担心撕裂选民舆论的便利,使得要求追究本国政府经济政策失误、希望激活本国经济的“民粹主义”倾向为参选的政治人物操纵中国议题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在国会选战中,呈现出明显的“反在任者”风潮:为了挑战资深议员,新的候选人基本上都采取了较为激进甚至极端化的选战策略,而中国议题恰恰也就成为这些挑战者的“上佳选择”。
      中国要积极介入美国大选辩论
      毫无疑问,面对美国大选中对中美关系的伤害,中国应未雨绸缪,事先做好相应措施。在中美关系危机来临之际,要想化险为夷,首要的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中国要敢于在一系列核心问题作美国的对手,敢于在一系列问题上据理力争,采取积极行动澄清事实,表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以赢得对手的理解和尊重。特别是在选举期间舆论晦暗不明的时刻,中国要想规避中期选举对中美关系造成的风险,以斗争求友好、合作要比一味地对话和忍让好得多。
      首先,从炒作中国负面议题本身入手,用活生生的数据和材料向美国公众澄清真相。尤其是选派中国企业代表、普通工人代表、普通农民代表等到美国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美国媒体和社会说明事情的真相,为美国民众提供更为客观、真实而理性的选项,认清并区分对待某些政治人物在选举周期中的工具性、党争性表态。特别是把采取负面和强硬对华政策对美国的危害讲清楚,积极引导舆论向着客观、真实和全面的方向发展。
      其次,把中美关系积极发展的受益面调动起来,让那些从中美关系发展中受益的力量及其积极性动员起来,围绕选举的各种被炒作的辩论,积极地开展“抵销性游说”,防止那些美国的“既得利益群体”在中美关系面临危机关头沦为“默默无闻的大多数”。要支持他们积极加入美国选举的辩论,将选举造成的中美关系的危机之年转变为引导美国对华政策和舆论向着健康轨道发展的转型之年和机遇之年。
      再次,中国政府对美外交要采取理性对话的姿态,继续加大与美国的政治与军事对话,加大对美投资力度,加深对美公共外交。尤其是在饱受关注的军事安全领域,中美之间要通过频繁的交流对话,缓解大选造成的负面效应。在外宣上,要强调中美关系发展给美国带来的好处,甚至可以采取国家广告的方式,向选民传递中国致力于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强烈愿望。同时,积极争取美国有识之士的支持,从大选中的经贸去政治化做起,力争排除国内选举政治的纷扰,跳出选举周期的影响,把“美国欢迎中国的强大繁荣和成功”落实到负责任的言行,真正领会两国“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精神,确保美中双方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与互动。
      前不久,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建立了两国政府部门之间广泛的对话和沟通渠道,更培养了两国官员相互合作的习惯,成为中美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议题的最重要对话论坛。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用事实证明了两国伙伴合作的发展前景,为降低战略猜疑、有效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者系清华大学中国战略与公共外交中心主任)
      责编:吴奇志

    相关热词搜索: 牺牲品 议题 中国 政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