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构建和谐\开放\互动的中职语文大课堂:构建和谐课堂

    时间:2019-01-18 03:31:2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新课标新理念强调指出:教学过程要注重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意识。我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中职语文教师,时刻思考着,怎样才能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引下,克服中职学生过去那种漠视语文(语文对升学无望、对就业无关)的误解现象,从而构建和谐的开放式的互动的中职语文大课堂。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尝试了通过优化、活化课堂教学法――例如创设教学情境;实施分层教学;学好用好和活化新教材、以中职课本为根本拓展中职专业、让中职语文教材生辉让中职专业生辉。
      一、优化教法 活化情境教学
      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和通过激、引、导趣,让语文课堂充满知识性、趣味性,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动起来,这是优化教学法的有效途径。当前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也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笔者也尝试过趣味情境、演练情境、视频情境、质疑情境等等的教学实践。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创设多种趣味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赋”“比”“兴”艺术创作手法时,学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比”即我们平常说的“比喻”,这个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运用。“兴”即是联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有指桑骂槐之意,如军歌《小白杨》的歌词就是运用“兴”的手法,这个学生不难理解,也不难运用。但“赋”手法的运用就成了学生理解的难点。虽然朱熹对“赋”下的定义准确简洁,但学生还是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更不好运用。为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本人在讲“赋”时利用多媒体,一边播放欢快、慈祥、大爱的动人乐曲,一边展示流行歌曲《母亲》的歌词。学生也边欣赏边思考着。这时的火候正到好处,教师随机说明这一歌词的多方铺述的手法就是“赋”。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习语文产生的消极心理就得到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这样,语文老师把课堂教学中的“压力”化为“魅力”,学生自然就喜欢你教的东西了。
      二、优化教法 活化分层教学
      那些过去屡遭挫折、经常失败的学生,也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大多是存在自悲心理,缺乏学习内驱力。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中职生对学习文化课的热情本来就不高涨,因此要改变过去的评价方式,分层设起点,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本人根据学生的程度设计不同的评分标准,对不愿写作文的学生,只要他能在作文本上写一两段话,哪怕是从哪里抄来的,评分时都鼓励性地给分;只要能按要求去写作,哪怕字数不够,也给他一个及格的分数;而对哪些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就要求他们按照写作要求去写。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更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不妨还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修改病句、找错别字、名句默写和运用等。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获得不同分数的时候都给予相应的表扬和奖励,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不断地增加。
      三、优化教法 活化教材资源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许多相通相联之处,其教材具有通用性、经典性及学科稳定性的一面,且具有极鲜明的主观性、多视角性,其教学的开发空间和改革能量都是巨大的。中职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要,从迥异的角度去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之中的职业元素、专业元素。只要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通的教学突破口,从专业知识这一角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文同教异”、“各取所需”等教学策略,活化教材中的课文处理,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学生不但对文化知识有了进一步掌握,而且直接感受到语文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应用文《广告词》的教学中,为了让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班的学生,亲身体会语文在专业知识学习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了解广告的三大特点,让他们去观察和收集街市商店及影视中的公益、商品、服务广告,摘录自己认为最好和最差的广告各一例,再按广告的特点进行分析评价,并在同学中进行交流。最后,让他们根据专业课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设计一个图文配合的商品或服务广告。结果证明,通过“学”、“选”、“评”“做”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但对文化知识有了进一步掌握,而且直接感受到语文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价值。这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也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许多学生设计出图文并茂、文句精炼、内涵丰富的广告,将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在专业学习中合二为一,融成一体。最后,教师用比赛颁奖把活动推向高潮,并把那些获奖广告用多媒体展示,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教法 活化专业拓展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应该拘泥于指定的教材,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再优秀的教材也只能是教学的一个纲领和框架,一种思路和导向,而且中职语文教学要因教学对象及专业的不同而施教。因而,要使中职语文教学真正的鲜活化、实用化、“有血有肉”起来,关键还是依靠授课老师的在“望、闻、问、切”后“对症下药”。要把握职业领域内的专业技能与语文能力的粘合点,在课文教学内容得到基本落实后,补充大量适用、实用的最新专业性教学资料。以语文技能的训练为重点,拓展和延伸到专业知识技能,既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又能让学生把专业内容与语文知识融会贯通,相得益彰,以便学生日后顺利踏上自己理解的职业之路。例如在给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班级学生上《我国古代的服装及其他》这篇课文时,通过了解古代服装等的文化之后,不失时机地拓展到汽车文化:让学生了解汽车制造的历史,看一些最新理念的汽车图片,再请学生谈汽车发展文化,畅谈自己的汽车设计构想。学生了解汽车和观看图片时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了解到汽车制造理念不断更新,向高时速、高性能、低污染方向发展的文化,然后各抒已见,畅谈自己的汽车设计构想,有的说要设计高性能无污染的太阳能汽车,有的要说设计可大可小的折叠式汽车,有的说要设计有自动接听电话、自动安全报警等的全智能汽车……学生热情高涨,对与自己专业相关,与自己将来实际相联系的问题特别感兴趣。同时,对课文中的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事实证明,中职语文教学要走向生活贴近社会,首先就要优化中职语文教学法,逐步让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而学生的语文学习最终是要在社会中检验的,所以必须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化发展,不必要求统一答案,所以这就是说,老师一定要把思维的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才切切实实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提高。要让学生更多的去观察生活,去体验生活,去积累生活,去品味生活。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才能积极地去学习语文。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不再让语文成为学生的负担,真正让中职语文课堂变成开放式的、互动的、实用的大课堂。

    相关热词搜索: 互动 构建和谐 中职 课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