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病句辨析与修改”解题技法 识病技法 病句

    时间:2018-12-30 03:30:1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各地中考语文学科必考知识点。病句考查类型指定为六种:第一,语序不当:第二,搭配不当;第三,成分残缺或赘余:第四,结构混乱;第五,表意不明;第六,不合逻辑。
      从命题方式看,有的题型只考“诊断”句子是否“健康”,有的题型既考“诊断”,又考“治疗”。准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和保证。但由于六种常见语病本身存在非常复杂的情况,许多考生的语言又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所以“误诊”显得相当普遍。下面围绕六种类型的病句逐一进行分析,从中揭示规律和方法,以有助于考生对病句进行快速“诊断”,并提高准确率。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主要指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合理,或句子的顺序不符合逻辑、语法及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项定语排列的顺序一般是: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中国文物展览馆展出了春秋和战国新发现的陶器一批。
      这一句中表示时间的名词性修饰语“春秋和战国”放在了表示动作的修饰语“新发现”之前,次序就颠倒了。
      2.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项状语排列的顺序一般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修饰语;②表时间的修饰语;③表处所的修饰语;④副词(表范围或频率);⑤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⑥表对象的修饰语。
      例:这篇文章前天与钱老师在办公室再三看了两篇。
      这句中有四个状语,分别是前天、与钱老师、在办公室、再三,根据上面的规律和要求,可以发现它们的次序颠倒了,正确的应为“前天在办公室又与钱老师再三”。
      3.虚词的位置不当
      有些副词和连词可以有几个位置,因此必须在每个句子里把它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例: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这句里的“即使”与“文字”的位置应对调。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圆满成功。
      主语“火箭”和谓语“成功”不能搭配。应把“成功”改成“升空”。
      2.动宾搭配不当
      例: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动词“注视和倾听”两个动词带一个宾语“报告”,其中“注视”与“报告”不能搭配,应删去。注意:多个动词带一个宾语,要注意是否所有动词都能跟宾语搭配。
      3.主宾搭配不当
      例: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
      句子的主语是“这种人”,宾语是“品质”,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应改成“这种人是……品质的人”。
      4.附加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自己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附加语“聪明”与中心语“手”不搭配,应去掉“聪明”,这是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另外,有的句子状语、补语也可能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是两面性的,两者不能搭配。应改为: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主语残缺
      例: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了党的方针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
      “从……中”是介宾短语,不是谓语“证明”的陈述对象。应去掉“从……中”。滥用介词往往是造成主语残缺的原因。
      2.谓语残缺
      例: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似的涌现出来。
      “全校师生”是主语,“在……下”是介宾短语,全校师生如何呢,原句没有说出来,下面又是另一个分句了。应在“在……下”后加上“力争上游”之类的短语作谓语。
      3.宾语残缺
      例: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句子结尾处缺少了宾语“道路”。
      4.词义相同,造成重复
      例: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律。
      “无论”与“毫无例外”意义重复,应删去后者。
      5.成分赘余
      例:母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
      “离现在”显得多余。
      
      四、结构混乱
      
      1.举棋不定
      在一个句子里,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造成了句式杂糅的语病。
      例: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人生观在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人生观”和“人生观在起决定作用”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犯了句式杂糅的错误。
      2.藕断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
      例: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句中主干“我们有感觉”,主谓宾齐全,结构相对完整。但在表达过程中却把宾语“感觉”当作主语,紧接着又强加上了“是颇难形容的”。造成全句结构的混乱。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转换了陈述对象。
      例: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开头点明全句的主语“中国人民”,但还未进行具体陈述,后面就将主语转换到“中国革命”,造成句子结构的混乱。应将介词“自从”移到“中国人民”之前,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的成分用来作下半句的主语,因而纠缠不清。
      例:因此,当匪徒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句中“被游击队反包围”这一被动句的主语是“匪军”,“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动者本应是“游击队”,但按照承前省略的原则,“歼灭”的主语仍是“匪军”,显然不恰当。可以将后一部分改为“歼灭了一大部分”。这样就前后一致了。
      
      五、表意不明
      
      包含表意令人费解和产生歧义两种情况。“费解”指话没说清楚,让读者无法理解;“歧义”是指一句话有几种理解,表达不明白,让读者伤脑筋。
      1.费解
      例:到北京游览天坛和故宫是我们这次春游的归途。
      “游览”又怎么是“归途”?意思表达不清楚。
      2.歧义
      ①两种解释都可能。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可理解为:“15日去汇报”或“15日以前去”。)
      ②两种解释一正一误。如: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可理解为:这辆车的颜色是乳黄夹着深红色的,或理解为两辆颜色不同的车。)
      
      六、不合逻辑
      
      1.不合事理
      有些句子尽管从语法上看没问题,但在表意上却不合事理。
      例: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既然是“伪劣产品”,还需要去“仿造”吗?应改为“制造”。
      2.自相矛盾
      例:由于偷猎和生存空间减少,全世界的大象正面临灭顶之灾,但在南非和津巴布韦,人们正在为大象的的数量过多而伤脑筋。
      句中前面说“全世界的大象正面临灭顶之灾”,而后文却说“正在为大象的数量过多而伤脑筋”,自相矛盾。
      3.范围不清
      例: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电器的大商场即将开业。
      句中“各类用品”和“文具”这两个概括是属种关系,不能并列使用。
      4.强加因果
      例: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因为来自北方,思想就陈旧?二者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5.主客倒置
      例: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是熟悉的。
      “陌生”和“熟悉”的主体应该是“青年人”和“四十岁以上的人”,对象应该是“焦裕禄这个名字,犯了主客体倒置的错误。
      以上是各种病句的特点,在具体辨析修改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审读语句;二是抓住主干:三是仿造类比;四是逻辑分析。这是几种常用的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解题技巧。总之,做语病辨析题,关键在于熟悉病句的类型,培养发现语病的语感能力。做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习题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225411)

    相关热词搜索: 病句 辨析 解题 技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