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关于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思考]初中语文构建活力课堂

    时间:2018-12-29 03:37:1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前不久,笔者赴江苏扬州参加初中名校语文课堂展示交流活动,反思近年来周边一些学校语文高效课堂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现象,颇有感触。“不放心学生”似乎成了我们很多语文老师的心结,而这个心结必须打开!
      一、名校高效课堂印象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参加活动期间,五所名校富有各自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对这段精辟的论述作了精彩的诠释。
      具体地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后六中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宜兴实验中学的“两类结构”、扬州教院附中的“精致课堂”都向与会老师直观而深入的展现、诠释其语文课改的具体策略与方法,呈现了卓有成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与模式,概括地说,都体现了三个“关注”。
      (一)对学生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的关注。
      对学生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的关注,实际上就是我们语文老师常说的人文性。洋思中学刘金裕校长见学生第一面就说“语文课堂是你们自己的”、“学习是你们的事”;溧水东庐中学胡波老师和学生聊《千手观音》后一同走近孤独的舞者,学生被深深感染;溧阳后六中学周冬梅老师和学生一齐全情投入忘我朗读《天池》……名师们悄悄地让学生体验“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任凭心灵深处的感动真情流淌,让孩子们经历了比课文内容更为重要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认同。每一堂课都是起点,是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起点,更是学生迈向成功的起点。
      (二)对课堂教学中对话的关注。
      五所名校老师的课堂教学都重视对话,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首先,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扬州教育学院附中的蒋�老师教学《夏》之前,学生已经相互讨论并准备了大量的问题,课堂上老师围绕学生的问题设置情境反复启发、引导,学生的思想在碰撞,智慧的火花在闪烁,一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新的问题又诞生。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热烈而有秩序,学生学得快乐而紧张。师生在对话中拉近了距离,在对话中掌握了方法,在对话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其次,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溧水东庐中学胡波老师在教学散文《孤独的舞者》时,让学生针对《讲学稿》,深入思考“孤独”表现在什么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下舞者是如何展现舞姿的,然后让学生有感情的大声诵读,自己畅谈阅读感悟,自己评点好词佳句,自己质疑问难,自己品味哲理性名句……学生的灵魂就在自己与文本的对话中得到了洗涤、净化和升华。
      此外,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当宜兴实验初中的郑发建老师执教诗歌《乡愁四韵》时,把学习方法总结为四个字:查、读、品、悟,然后把课堂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学习的热情在燃烧,诗词的激情在孩子们心头迸发。诗歌中,“醉酒的滋味”、“沸血的烧痛”、“家信的等待”、“母亲的芬芳”在老师的引导下,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围绕意象,展开了联想、想象,展开了思辨,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是较真,这是自我观点的主张,这是个性的张扬,这也是扣开心扉后的情感释放。
      (三)对文本深度挖掘和多种能力培养的关注。
      也许,有些老师会担忧:对情感的关注、对学生对话的关注是不是预示着知识与技能的弱化?答案是否定的。就郑发建老师执教的诗歌《乡愁四韵》而言,教者的思路着眼在“走近作者――走入文本――走向生活”,全面的、理性的把握了教学这篇诗歌的流程。在走入文本的过程中,紧扣“查、读、品、悟”四个环节,深层次地把握住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着力点和深广度。学生除了常规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以外,思、评、演、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最后展现的一副对联“乡愁叠韵一咏三叹情意浓浓,意向深邃奇思妙想民俗悠悠”可谓水到渠成。全国中语会理事长苏立康女士在随后的评课中说道: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几节课都有很好的体现。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关注对话、关注文本的深度挖掘及多种能力的培养,说到底是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关注学生发展的最大意义在于实施有效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和健全人格、能活泼主动地发展、敢于探究质疑、人文素养全面的人。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发展,而为人师者必须解开“不放心学生”这个心结。
      二、语文高效课堂实践者的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直憧憬着理想的教育模式。原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说过:什么是理想的教育?能给学生自学、创新、锻炼的机会或环境、平台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在南学江苏“洋思”、北学山东“杜郎口”之后,很多学校领导“审时度势”,倡导高效课堂,意在让每一位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发展,甚至很多学校班级迅速将学生课桌摆成山东杜郎口中学“方阵式”围坐,这种热情是值得称道的。然而,“新鲜”一段时间后必然“涛声依旧”,老师的“一言谈”还是取代了“对话”,“不放心学生”这个心结束缚了我们。那么,怎样才能解开这个心结呢?笔者认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明白我们自身缺少什么,才能让高效课堂落到实处,否则再多的实践也是盲从。
       (一)缺少对“新课程”的深层次解读。
      原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在一次学术报告中提出:“新课程是一种对话,是一种持续不断的、高质量的对话。”原以为,这无非就是些空洞的、缥缈的理论而已。学习名校的课堂,才真切感受到这种“对话”绝非浅层次的,而是从实践层面阐释了“对话”的内涵,揭示了新课程的本质。高效课堂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绝不能简单的复制文化,而是要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和学生共同创造文化。扬州归来,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哪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二)缺少对学生和学生发展的真正关注。
      走进我们学生的世界,会发现他们很忙,当“导学案”的使用陷入盲目,“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名目繁多的测试代替了“学怎样”的及时反馈,我们会心酸的发现,我们的学生缺少了自由的选择、广泛的爱好,缺少了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缺少了大胆的质疑、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创新的成功和成长的快乐。而学生所缺少的,正是我们为之师者所没有给予的。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是空洞的口号,而应成为每一位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课堂上学生能够参与、能够选择、能够怀疑、能够创造,我们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应该能!众多名校的老师能从“神坛”上走下来,给学生以权利,让学生过得充实、愉快,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们所有语文老师没有理由不能!
      (三)缺少挑战不良教学习惯的动力和勇气。
      记得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常常只见学生的有序移动和来自全国的听课教师的围观,却难以看到执教者的身影;也看到东庐、后六这些后起之秀的课堂,师生共研、教学相融的场景让我们惊叹。如果反思我们平日的教学习惯,很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和教学习惯,禁锢了我们的教学行为。其实,很多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真的让我们难以前行,必须改变:习惯于“教会”;习惯于“具体知识的灌输”;习惯于“教师向学生提问”;习惯于“判断式、结论式评判学生”。
      解开“不放心学生”这个心结,需要向自己挑战。挑战,是需要勇气的,更需要不竭的动力。我想,努力投身教育科研,潜心实践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不也是我们所有初中语文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吗?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期待!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223700)

    相关热词搜索: 高效 点滴 构建 课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