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伦敦艺术大学【保守与反叛 哪一个才是伦敦】

    时间:2018-12-27 03:29: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      我一直喜欢看英国拍的电影,特别是关于伦敦的。   有时候,看电影也是一种旅行,在银幕里,电影大师们以不同的角度和尺度来描述伦敦,那些光影斑驳的片断让伦敦的建筑、雕像、纪念碑、教堂同样具有质感。而影片里的主角们,男人永远是绅士,女人永远是淑女,但细节却不会重复。
      我最爱的是电影中那些拍摄伦敦天空的散碎画面里,没有雾也没有雨,却永远阴沉而暖昧。
      许多人都以为伦敦的天是灰色的,但印象派大师莫奈却可以利用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把伦敦的天空画出幽幽的紫色,那么神秘的紫色,有质感,有气味,也有想象。
      我爱极了这样的天色,荒凉、冷漠。可以把自己包裹起来,在最繁华的街上行走,却并不会觉得喧扰。
      当我真正来到伦敦,眼前的画面比我想象中的更加苍老,教堂、钟楼以及尖塔都已经斑驳了,木结构的旧式房子在城市里举目皆是,街头的古代名人雕像兀自立在那里,眼神里有骄傲和深不可测的寂寞。
      在一条街道上,各建筑物的高度不相上下,外墙色调基本一致,建筑风格亦十分近似,好像是同一位设计师设计、在同一个时期建筑的。英国人对古代建筑视如家传珍宝,英国政府早年就通过一条法律,对古建筑只能装修加固,不得推倒另建新楼。为了保持伦敦协调一致的建筑风格,建筑物不是向高空发展,而是重点改进内部布局和设备。所以许多建筑看上去是老的,但细节却是新的。
      房屋不变,街道也自然无法改变,所以伦敦市区极少见到新式多层公路和立交桥墩,处处是弯曲狭窄的街道。小街小巷纵横交错,外来的客人走进去,绕来绕去,如同进入迷阵。所以即便是那些在伦敦居住多年的人,出门也总是要带着一张市区路线图,不然就会迷路。
      
      二
      
      几乎在每一本关于英伦的旅行书上,都会开宗明义地提醒旅行者:“别忘了作客他乡的身份,随时入境问俗,举止斯文。”
      到英国旅行最可怕的经验就是一定要学会适应当地人矜持有礼的“英国气质”。
      譬如在地铁里被人狠狠地踩了脚,双方要同时说抱歉;在公园里如果踏出正常步道外半步,就要很懊恼地说,我真是太不小心了;又或者听不清对方说话是要倾耳低声问“Sorry”,尾音适当上扬,嘴角应有礼地挂着微笑。
      这样的伦敦看上去优雅而尊贵,却令我出生疏离感。我虽然一直试图努力做到入乡随俗,却并非易事。
      但越是优雅的城市,就越是暗藏着更加反叛的内在,伦敦,也是如此。
      周末的黄昏时候去苏活区,我就看到伦敦人的另一张面孔。
      在街角一个小小的橱窗里,有半裸的女子穿着破旧的牛仔裤坐在那里,头发凌乱,夸张的烟熏妆一直画到鬓角,眼底还贴着大颗的泪痣,我原以为是为牛仔裤做广告的模特,后来看了橱窗前的画板才知是反战的大学生。
      据说苏活区有不少真人秀。去年就有一家画廊也在橱窗前放了一张双人床,一对情侣把床上活动全天候展示给玻璃窗外的参观者,那次秀的名字就叫“毫无禁忌”。而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约翰・列侬及情人大野洋子当年一些惊世骇俗的类似举止。表演者说这是一个严肃的主题,他们要身体力行地向观众倡导安全性爱。
      从苏活区出来,我一路走到可以代表伦敦精神的另一个区,西区。
      这时已经入夜了,霓虹灯大片大片地亮起来,灯光或浓或淡,如鬼如魅。
      各种舞台剧颓靡的广告打着强光立在路边,莱斯特广场的酒吧门口聚着一群群的夜游客,有人用最刻薄的话挖苦布莱尔,有人张开双臂向上帝忏悔,有同性和异性的恋人在树影下接吻,有人看见漂亮姑娘就喊“嗨”,所有人的穿着都张扬而暴露。伦郭的黑夜,谁都可以是这座城市的主角。
      西区集中了几十家戏院,有些戏码在伦敦戏院上演超过十几年,最受欢迎的是《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但当地人已经不喜欢去看歌剧了,现在的伦敦人,更乐于流连夜店。他们在酒吧里跟着疯狂的音乐自在地摇摆,自娱自乐,跳累了,还可以顺便找一个一夜情人,而坐在音乐厅里去欣赏别人的表演,那已经是过时的事情了。
      黑夜的伦敦,没有真伪,没有规则,满嘴脏话的酒客和妩媚的妓女把白日里伦敦的优雅和骄傲一脚踢进了深夜的黑洞。诡秘诱惑原来就是伦敦的另一张面孔,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必须接受。
      
      三
      
      诺丁山,不只有电影里星光四射的朱莉娅・罗伯茨和腼腆的英国绅士休・格兰特,不只有意趣盎然的波特贝露市场,不只有喧器的英伦日常生活和慕名而来的旅人。
      四十年前,一些加勒比海国家的移民来到伦敦。他们生活上的压力很大,收入不多,也得不到当地人的尊重。这也难怪,直到今天,英国人仍然觉得他们比任何国家的人都优越。即使对于在政治上最为亲密的美国人,英国报纸也常常挖苦他们没有历史、没有文化,而且市侩庸俗。
      生活得并不快乐的移民想起了以前在家乡的嘉年华,于就是在夏天在诺丁山这个多种族多文化地区也办起了嘉年华,他们上街跳舞唱歌,借此宣泄日常受压抑的情绪,表达对种族、房屋、工作的不满,结果引起轰动。自那时起诺丁山在每年8月的周一国定假日(Bank holiday)和其周末的两天,就会举行一场全民参加的街头舞会。
      诺丁山的嘉年华场面极大,人们因嘉年华之名,抛开平日的等级、民族、肤色之分,聚首同欢,一切分歧都暂时消融瓦解。
      这时的伦敦几乎整座城市都陷入到疯狂的状态里。人们一道忘形,不知高低。
      不论深夜或是清晨,当我一走出旅馆,总会看到极目的人群在街头和广场上肆意地舞蹈和尖叫,人们跟着游行的花车和乐团来来回回地在城市里穿梭。
      因为参与游行的人大多是非洲裔移民,游行时所放的音乐也多半是蓝调、爵士和灵魂乐,不同的音乐在街边高高低低地响起,声音一并涌来,可以令神经脆弱的人捂住耳朵还招架不住。难怪嘉年华曾一度因吵闹声太大而面临被停办的警告。
      但嘉年华一旦开始,任何警告都无济于事。在最拥挤的街头,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白人、黑人、黄种人,工党、保守党,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什么身分在这里都被忘记了,人人都狂欢着,谁和谁都可以跳舞,谁和谁都可以拥抱。不用迟疑,也不用拿捏分寸,只要,快乐就好。

    相关热词搜索: 伦敦 才是 反叛 保守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