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写出层次:观与感]按份好的层次写出层意

    时间:2018-12-25 03:22: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写作文,无非是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的“感”,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事物的整体感觉和印象等;二是由事物引起的感想、评议和思考等。本文所说的“感”,指第一种情况。在写作中,先写自己的所见所闻,紧接着就写自己的“所感”,形成层次分明的由眼观到心感的构句、构段形式,文章会显得思路清晰、内容生动丰富,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新意。这种写法,在一篇文章里可能不会经常用到,但可形成文章的亮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妨看几个例子: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沈从文《云南的歌会》)
      这句话前半部分写作者的所见所闻:云雀如何飞和叫,最后写自己对所见所闻的感觉“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写感觉的部分虽然仅有几个字,但一下子提升了语言的生动性,语言的内容更具体充实了,让人体会到云雀是多么有活力,飞升得是多么快、多么高,并且让人对“蓝空”也有了更形象更鲜明的印象。另外,这样写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惊叹喜悦之情。你看,如果没有“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这个写感觉的部分,句子的意味就会淡很多。
      在《云南的歌会》中,作者写行人在山道上边走边唱悦耳好听的山歌,还有一处很精彩的描写:
      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
      句子的前半部分写作者看到的戴胜鸟,紧接着写了对戴胜鸟的感觉“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句子马上显得亲切慰藉了,非常生动活泼,引人遐想,那山歌是多么动听,连鸟都被吸引住了。
      下面这个例子,写法和上面所举的例子类似: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曹文轩《孤独之旅》)
      这里有三个句子,前两个句子写天阴了,变黑了,是写眼所见。后一句写主人公杜小康对这种变化的印象,是心所感。“觉得风也是黑的”,这几个字把无形的风形象化了,生动地表现了天的阴暗和人物内心的紧张。
      不仅写景时可用这种由观到感的写法,写人、记事时也可用这种写法。下面这段文字,描述孩子们在春天里吹柳笛:
      大街小巷,到处地呜呜呜,呜呜呜。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待回来了似的。(萧红《小城三月》)
      前一句写作者听到的小孩子吹柳笛的声音,后一句写自己听到那声音时内心的感觉:觉得春天是孩子们用手中的柳笛召唤回来的。这样写是不是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给人带来了一种美的感受?
      我很喜欢下面这两句话:
      我家有两个小孩子,他们都喜欢“拣柴”。每当大风天,他们两个,一个姊姊,一个弟弟,真是像火一般的喜悦,要母亲拿篮子给他们到外面树林里去拾枯枝。(废名《树与柴火》)
      作者写自己的两个孩子喜欢捡柴,孩子们在作者眼里“真是像火一般的喜悦”,这句话写出了作者面对孩子的喜悦时,内心的感觉。孩子对捡柴这事热情多么高,喜悦之情多么强烈!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也充盈在这几个字里了,非常生动。
      上面所举的例子,看上去没有什么华丽的词汇,可是却显得很有文采,很优雅,这和作者巧妙地由观到感写出自己的某种特别感觉有关。由此可见,真正的文采。来自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来自一些空洞的让人眼花缭乱的词汇、句式。
      先写见闻,紧接着写自己的感觉,由实到虚,这样就在记实性的描叙中,注入了个性化的感受,语言表达就有可能出新意。用这种写法。关键是突出先观后感的层次感,以写所见所闻为重点,写所感时点到为止,不过多展开。你若留心会发现,上面所举的那些例子,写到“感”时,大多就几个字,简明利落。若写“感”过多,没有节制,会弄巧成拙,显得喧宾夺主、华而不实。由观到感地生发,还得注意,需生发得自然贴切,不可生硬地、不着边际地乱生发。

    相关热词搜索: 写出 层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