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简析中学生写作训练的方法]系统的写作训练

    时间:2019-04-15 03:19:0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文教学过程就是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只有从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入手,引导学生“洞明世事,练达人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才是提高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中学语文 写作训练 方法 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的语文素养靠写来体现,教师的教学成果靠“写”来检验,作文教学过程就是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然而现状经常是学生怕写作文,一听要上写作课就皱眉头;老师怕上作文课,因为上完了就意味着又一次受刑——批改作文。
      我们认为,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不会写文章,言之无物,不能准确深刻的表情达意,还是因为对所言之事物缺少全面、具体、深刻的认识,没有把所言之物把握到位,体会到位;从教师这方面说是我们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脱节。我们知道,选入教材的文章一般来说少则千把字,多则几千上万字。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把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层次结构、写作手法等讲的不亦乐乎,可要学生学习写作时,这些东西又不能被他们自如地模仿运用。因为那都是作家、名人甚至是伟人们写的东西,和他们的知识储存、认识水平、表达能力等有较大的差距。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还得从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入手,引导学生“洞明世事,练达人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一、重视阅读与生活的积累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重结果、轻过程,体现在作文教学上就是只重视学生作文的写作训练,老师出题,学生写作,最后老师批改一下就算完事。可“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一哲理名言告诉我们,在写作这个问题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要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是不可能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之所以有道理,是因为它包含着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我们读余秋雨的散文,总能感觉到在他的每一篇散文中,都叙述着鲜为人知的掌故、轶闻、趣事、传说、故事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些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助于思想的敏捷,想象的翱翔,以及作品内容的深厚和境界的开拓。我想以这样的作家为代表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一些东西,对于启迪学生的智力是不无裨益的。
      再者,“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这在作文教学上也是大有可为的。在写作之前,学生进行材料准备的过程,实际是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搜集信息。现在社会信息的传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有要求,学生要得到某方面的信息已不是什么难事,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对所要的信息进行了分析、思考,再来说和写,就能言之有物了。
      二、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了阅读和生活的丰富的材料,还不能保证写作表达的成功。在积累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对材料的使用和对主旨的提炼问题。学生准备材料的过程,实际上是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生活的过程,是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敏感性的过程。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对学生所接触了解的事物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还要能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所包含的事理人情,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体验生活,从而把外在知识变化为内在的体验。
      这里简单谈一谈在分析材料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是教学生“逆向思维”写出新意。所谓“逆向思维”就是要对我们看似常理的东西反其道而行之,这样才能有独到见解,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如古人写落花,往往写得凄惨,林黛玉就发出“侬今葬花人笑痴”的悲叹,“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红无数”的诗句更反映出诗人对春归的无限惆怅,如果接此思路写下去,总也躲不开悲凉、凄惨的情调,但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却歌颂落花,赋出了新意,给人以奋进之感。中学语文第三册中的文章别出心裁,指出“旁观者未必清”、“人比人气死人吗?”从另一角度告诫人们要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当然,逆向思维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反其道行之”的。但是,即使是不正确的逆向思维也会对我们有启发,它也许可以使我们的思路转向另一层次,达到一种比较新的境界。
      二是全方位思考。逆向思维比较单一的思维模式无疑是进了一步,但它又陷入非此即彼的狭隘天地。为了使我们的思维更全面,思想要正确,还必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方位地对问题进行审视。下面以读后感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开阔思维。比如,让学生就《工之侨献琴》写一篇读后感,先引导学生把文章中的信息点找出,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判断,再针对判断结果找出原因,并联系现实进一步阐发,结果有如下切入点可供选择:(1)工之侨献琴的做法很对,原因是他把这么好的琴献给国王,可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联系现实:我们有很多的社会资源存在着大量的闲置浪费,整合资源以利于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2)工之侨献琴不对,他有讨好巴结上级领导的意图,是贿赂行为。可联系实际谈腐败问题。(3)国王因其外观不古老而不要,对。原因是这产品不讲究包装,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联系实际:我国产品正因为包装问题价格大大低于同样品种、同样质量的外国产品。(4)国王因其外观不古老不要,不对。原因:国王不识货,他是个不学无术的领导。联系现实:现在有些单位和领导招聘引进人才只看学历等。(5)工之侨伪装琴古老,对。联系现实:我们的企业也应该注意产品的宣传推广,“酒香也怕巷子深”。(6)工之侨伪装琴古老,不对。这虽不是伪劣产品,但确实是假产品。联系现实:现在假冒产品那么多,坑人、害人。这样,学生的思路大开,何愁写不出新颖的文章来?
      三、在交流与合作中加深理解、提高认识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交流与审美的过程。我们常说:“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仍是一个苹果;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两人交换,每人都有两个思想”。学生的个人知识积累、感情体验都是不一样的,通过交流,达到了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交流,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逐渐成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量。不仅如此,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极有可能产生新的思想,而且在交流中还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因此,对于时间紧张的中学生来说,交流就尤其显得重要。
      四、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借助思维的载体——语言来进行。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曲折生动的故事,壮美秀丽的风景,真挚美丽的情感,深邃独到的见解,当你把这一切传达给他人时,你在使用语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作文教学是在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我们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准确地使用语言文字来传情达意。从最基本的使用语言传递思想,表达愿望,到进一步进行复杂的叙写论述,语文的工具性的创造性运用才能得到尽情地发挥。由此我们想到在高考复习时,学生最害怕、最没有把握的题是什么?是二卷中的表达题,尤其是那些需要发挥理解、想象,进行创造性发挥的题。此时,他并不是没有看懂,而胆怯的是不能运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在作文上,流于平淡的不是没有思想认识,而是不能有高超的表达,文质不能兼美。
      五、教师把功夫下在作文之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材料的习惯的培养,引导交流的能力的培养,语文即生活的意识的培养,通过随笔记录生活和思考的意识培养,都是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好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把语文学习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结合起来,看似信马由缰的漫谈,却是在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生活。比如,给所带班级订阅《杂文报》并经常利用早读、自习让他们阅读其中的一些专题板块;比如课堂上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的阐发等等,对他们考场作文的构思和表达帮助很大。
      学生所处的年龄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对生活的经历、体验、认识的不足。要使学生的表达上层次,我们需要做更多一些开拓视野,提高认识,强化理解的工作,使学生在认识社会,认识生活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即所谓的在“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中达到言之有物,畅情达意。

    相关热词搜索: 中学生 训练 写作 方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