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蛟龙号,挺进海底深渊!】玄策新皮肤深渊蛟龙

    时间:2019-04-11 03:18:4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人类仅仅依靠氧气瓶等简单的潜水装备,无法窥见深海的景色。于是,潜水器在20世纪应运而生。中国深海潜水器“蛟龙”号,正是潜水器家族中的后起之秀。  “上天容易,还是下海容易?”如果突然被问起这个问题,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没有人能不借助外力飞上蓝天,盛夏时节到海边旅游却可以随时下海游泳。但如果把这个问题里的“上天”定义为“飞向外层空间”,“下海”解释为“潜入不见阳光的深海”,您就会发现,这两者其实同样艰难。
      航天的艰险自不必说,而“下海”之路也并不好走。在水下,水深每增加10米,水的压力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因此,人类仅仅依靠氧气瓶等简单的潜水装备,无法窥见深海的景色。于是,一种为海底探险和科学研究而发明的机械——潜水器,在20世纪应运而生。2012年6月15日开始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7000米深潜试验的中国深海潜水器“蛟龙”号,正是潜水器家族中的后起之秀。
      与潜艇“划清界限”
      人类梦想长时间潜入水下观察海底世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极为遥远的古代。相传,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曾经搭乘一个特制的玻璃箱潜入水下,观察海中千奇百怪的生物。而后,自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构想,直到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海龟”号对英国军舰成功的恐吓,以及南北战争时期的“亨利”号取得潜艇首次击沉敌舰的战绩,潜艇基本是沿着作为战争武器的道路发展。
      因此,潜艇通常没有观察外部的舷窗,这意味着它们的乘员难以在水下直接观察外面的环境;而且,潜艇为军事行动设计的构造,也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潜得太深。时至今日,只有极少数潜艇能突破1000米深度的大关。想要在深海进行真正的长时间水下研究,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潜水机械。
      在19世纪末,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没有动力而且追求下潜深度的另类“潜艇”,它们或许可以被认为是现代潜水器的“鼻祖”。而人类历史上第一具深海潜水器“深海潜水球”的诞生,则要归功于美国鸟类学家威廉·毕比的研究。他与钢球技师欧迪斯·巴顿和设计师约翰·巴德拉合作,在1930年建成了这具潜水器,并由母船钢缆悬吊,潜入水下244米。1934年,“深海潜水球”又创造了潜入水下914米的纪录。
      皮卡德父子的功绩
      威廉·毕比的成功,感染了此前一直从事气球探险的瑞士人奥古斯特·皮卡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能够自行下潜和上浮的潜水器成为主流。奥古斯特从1948年7月开始,驾驶“FNRS-2”号潜水器进行了多次试航,他的儿子雅克也从1948年冬天开始参与其中。1953年,由皮卡德父子设计的更先进的潜水器“FNRS-3”号和“的里雅斯特”号建成。
      1958年,“的里雅斯特”号被转让给美国海军。随后,皮卡德父子用耐压性能极强的“克虏伯球”,对“的里雅斯特”号进行了改造,使之具备下潜11000米深度的能力。1960年,雅克与美国海军中尉唐·沃尔什潜入太平洋中深度达10916米的“挑战者深渊”,亲眼看到了那里独有的生命。不过,建立奇功的“的里雅斯特”号,只是如同一架“深海电梯”,虽然能自主沉浮,但在水中并不能灵活运行,只是载人潜入指定地点,而后就返回水面。
      “的里雅斯特”号在1964年退役之后,以美国的“阿尔文号”为代表的、具有自主航行能力的载人潜水器开始崭露头角。这一类潜水器虽然下潜能力相对逊色,但出众的灵活性,使它们能承担更多样化的深海考察任务。
      “蛟龙”探访马里亚纳
      由于认识到载人潜水器对海洋科学的价值,中国在“十五”期间开始研究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2010年和2011年相继突破3000米和5000米两道“关口”后,于2012年6月3日“搭乘”“向阳红09”号试验母船,从江苏江阴苏南码头起航,开始7000米级海试。在“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结束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给出了“蛟龙”号在这一年里进行的主要改进:“蛟龙”号头部的水下灯进行了重新的布局,潜水器上搭载的高清晰视频系统和信息传输设备也得到升级,从而使潜航员在水下科研过程中拍摄的图像更加清晰。“蛟龙”号还加装了GPS定位装置。考虑到去年海试时,“蛟龙”号机械臂内的液压油在深海高压下过于粘稠,让机械臂的动作“拖泥带水”,“蛟龙”号也对机械臂进行了软件升级,以保证潜航员有更大的几率捉到海底的动物。
      “蛟龙”号一共会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进行6次循序渐进的下潜。6月15日第一次海试,旨在验证并超过5000米级海试中5188米的记录,在正午时分达到6671米后踏上归程。按照原定计划,第二、三、四次下潜,“蛟龙”号的深度会达到大约6500米,但不会超过7000米,以重复验证潜水器在6000米级深度下的功能与性能。直到第五次下潜,“蛟龙”号才会冲击7000米的深度。
      完成7000米海试的“蛟龙”号,将会被安放在青岛,正式开始为科研工作服务。它可以前往世界上99.8%的海域,承担海底资源勘测、资源开采施工和水下救援等工作。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在研究可以潜入水下11000米的新一代潜水器,它将把炎黄子孙的足迹,带到地球上最深的海沟里。
      深海,改变人类的视角
      今年3月,美国著名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乘坐特制的潜水器,抵达52年前“的里雅斯特”号曾经探险的“挑战者深渊”。回到海面之后,卡梅隆说:“我坐在地球上最深邃的地方,看着舷窗外的一片荒芜,像月球般空寂的洋底;而在我的头上,则是深达11公里的浩瀚海水。那是一种真正与世隔绝的孤独感,我能意识到,在这片黑暗无边的未知之地面前,自己是多么渺小。”
      今天的人类已经能很容易地前往外太空,甚至登陆月球;但对于自己星球上的海洋,却还有太多的谜团没有破解。但深海探险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填补世界地形图上那些“最后的缺环”;相反,正如卡梅隆所言,只有当人类涉足一个未知之地,而且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微不足道的时候,失落的敬畏之心才会重新萌发。或者说,我们会意识到陆地上的勾心斗角、争名逐利有多么无聊。

    相关热词搜索: 蛟龙 挺进 深渊 海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