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论重构现金流量项目的财务比率体系】反映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包括

    时间:2018-12-23 12:49:1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现金流量信息是财务分析不可或缺乏的主要信息。本文以公开发行教材中的现金流量评价指标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分析了现金流量评价指标设置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并结合实践调查结果,从债权人、投资者、经营者等主要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包含现金流量项目在内的新的财务比率体系以期为现金流量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金流量项目 财务比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一、引言
      
      随着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逐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均已按要求编制并公布其现金流量表,广大的报表使用者也日益关注并重视现金流量项目,试图挖掘该表信息价值。以理论界和实务界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为基础,现行财务管理教材吸收了阶段性的科研成果,开始系统地推介现金流量指标,显示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再造已摆脱了混沌状态。但现金流量比率在整个财务评价中的地位仍较模糊,指标名称不够规范,计算公式尚有分歧等。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澄清和解决,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将大大削弱,财务比率分析仍将局限于应计制会计基础,难以体现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目标。
      
      
      二、现行教材中关于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的基本状况
      
      (一)不同分析目的下的现金流量指标 在我国编著的2002~2005年间出版的《财务管理》教材中,笔者搜集到32本(见表1)。完全未提及现金流量指标的有8本,占25%;在余下的涉及现金流量指标的24本教材(以下称可比样本)中,将现金流量分析独立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的有9本,占可比样本的37.5%。无论是单独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还是将现金流量分析与传统财务评价结合一起,这24本教材都主张按不同的分析目的来设置指标:全部教材都表示现金流量表项目可用于偿债能力评价,但其中有6本教材仅设置“现金比率”这一个指标;有12本教材设置了获现能力或叫获利能力分析的指标,占可比样本的50%;有9本设置了盈利质量分析指标,占可比样本的37.5%;还有6本写明了要进行财务弹性分析,占可比样本的25%。仔细分析教材中使用的评价指标,大致可以归纳为27个,分属四种分析目的。不同分析目的属下的具体指标在全部教材中出现的频数和频率见(图1)。其中,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最为大家认可,出现的频率达到44%,其次是获现能力指标,也占到36%,财务弹性指标占11%,盈利质量指标占到9%。
      (二)具体现金流量指标分布 具体现金流量指标,扣除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平均资本金等12个只出现一次的指标,余下的15个指标按其出现频率绘成饼图,如(图2)。从(图2)可见,公认程度最高的是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其出现的频数占提及次数超过一次的指标总数的19%。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到期债务本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到期债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全部债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平均总资产等五项财务比率的认同程度也较高,均达9%。(图2)中未显示出的系列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营业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每股现金股利等三个指标均占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近五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近五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分别占4%;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所得现金、(现金股利一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占3%;(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经营净收益,净收益两项比率占2%。
      
      三、现行教材中现金流量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夸大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如前文所示,约四成的教材将现金流量分析独立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之外,说明仍有不少人将现金流量分析视为与传统财务分析并列的一部分,割裂了三张财务报表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完整地理解财务信息。其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不同,不可能取代后两者,因而不可能独立存在。而且,纯粹的现金流量表的表内项目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必要的现金流信息,比如企业各种违规的罚款支出以及罚款收入等非常项目引起的现金流量很难界定其归属;按现行准则,将
       其列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可能导致现金流量信息失真;最后,现金流量表也存在人为操纵的可能,如年末时大量回收货款以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或大量借款以增加整个企业的现金流量;有意调整“现金”概念,将本来就是现金范围的现金归口为非现金项目以增加现金流量,将现金流量表的各项数据同时调增或调减以达到调节表内各在项目数据的目的。
      (二)现金流量表分析目的仍不够明确 有些教材将每股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发行在外的股数之比)归纳为股利支付能力,用以说明企业的财务弹性大小。但每股现金流量表明的仅是获取现金的能力,每股现金流量与每股现金股利之比才可能反映股利支付能力。也有人设置现金再投资比率、现金投资成长率等指标,通过计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满足投资活动资金需求的能力”来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诚然,企业发展速度主要来源于对资产的再投资强度,投资量大,发展速度快,考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投资的需要满足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潜力,但由此断言整个企业的发展能力无疑是不全面的,处于扩张时期的企业不可能主要依赖于内部积累来获取发展。企业获得发展要扩大投资,扩大投资最直接的要求是扩大筹资,而增加现金结余只是扩大筹资中微弱的来源。而借助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及相关的财务比率增长率等趋势指标才能非常直接清晰地反映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财务比率毕竟是相对静态的财务指标,要去反映变动趋势有一定困难。因而,将发展能力分析设定为现金流量分析的目的有些牵强。
      (三)指标名目繁多,未能出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有些教材将现金流量指标体系外的项目纳入其中。(1)将结构比率、趋势比率等不属于财务比率的指标吸纳进来。从分析方法上来讲,财务比率分析法与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常用的三种财务分析方法。但财务比率是将企业某个时期财务报表中不同类但具有一定关系的项目进行对比而形成的比率,其数据均来自于一个时期,是静态指标,不同于趋势比率;同时,这些数据来自于不同类项目,从而区别于结构比率。所以,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五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近五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以及增长率指标均应纳入趋势分析之中。(2)将不一定涉及现金流量表项目的指标吸收进来。如:大部分教材所采用的现金比率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之和与流动资产的比值,这其实是资产的构成比例,可反映资产的质量,也可间接地揭示短期偿债能力,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数据一样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取而不必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取;另如净收益营运指数是经营净收益与净收益之比,其中,经营净收益是净收益扣除固定资产处置收益、投资收益、财务费用、固定资产报废损失等非经营收益之后的余额。这些数据看似来自于现金流量表,但均在补充资料之中,实际来源仍是损益表。(3)将非财务指标纳入体系。如最大负债能力系经 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市场利率之比。但市场利率的数值在财务报表上不能获取,超出了财务比率的范畴,不应列入财务比率。(4)对原有指标进行公式转换,另取名称,增加指标。如: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每股现金股利与现金股利支付比率:现金股利或分配的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互为倒数,本质相同,按惯例,前者就足以说明该比率的含义与意义,无需设置新指标。
      (四)指标命名欠规范,容易混淆 各类教材中指标命名有很大差异。(1)同一指标,名称不同。如“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这一比率就有现金偿债比率、现金流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量负债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短期债务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负债比等7种名称;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一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这一比率,也有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流量、每股营业现金流量、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5种叫法;“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总资产”比率则分别被称为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资产现金回收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总资产现金报酬率。(2)有的指标“名不符实”,如:利润变现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计算公式中分母仅限于营业利润,而指标名称却叫“利润”变现比率,外延大多了,公式与指标的口径不一致;而且,利润与现金的关系并不是变现的过程,这与传统的资产变现性之“变现”概念相违背,不利于对指标的理解。
      (五)指标的计算公式有争议甚至有错误 教材中有些指标计算公式并不一致。(1)被大部分人所熟悉的现金比率,一般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之和与流动资产的比值,但也有学者将该算式的分母取作总资产,还有的是用流动负债。(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也有人将分子取作“经营现金流入”。(3)现金利息保障倍数也有(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和(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两种计算公式;显然后者更粗略一些,因为利润总额未考虑到非付现费用及非经营所收或所付的现金。(4)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每股现金股利,分子分母显然口径不一,会导致错误计算。
      从最后两类问题来看,由于对现金、现金流量、现金回收、现金流入、变现等词汇的理解不深及相互混用,人为地造成了财务比率的意义。首先,在现金流量表中所指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期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价值变动风险小的投资。但除非同时提及现金等价物,否则“现金”均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其次,现金流量是一个动态概念,一定会涉及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个方面。无特殊说明,现金流量通常是指的现金流量净额,所以现金流量在财务比率中无需再界定其为净额。既然在现金流量表中已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项目,在指标命名时就可以直接用“现金流量”而大可不必启用非专业的“现金流动”一词。另外,现金回收更多地沿用了应收账款回收这一概念。强调的是一种流动资产变现的过程,若将整个企业的流动资产看作是流动资金的垫付,则获取经营利润对应的现金流入也可以叫做现金回收,但其含义不是净流入量,而是单方向的现金流入了。最后,现金流入只是现金流量中的一个方面,两者当然不能混用。
      
      四、现金流量项目财务比率体系的重构
      
      (一)偿债能力分析 现金是偿还债务最直接的工具,也是最终的偿债手段,根据现金流量信息判断、分析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是当前最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因此,在传统的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等指标的基础上,补充以下包含现金流量信息的财务比率。(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沿袭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的命名特点,这一指标名称和计算公式也是目前公认较高的。该指标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当该比率值越高,对短期债权人的本金保障程度越高。但由于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其盈利能力也最差,该比率值过高,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现金造成资源浪费;该比率值过低,说明企业缺乏支付短期债务本金的能力。按速动比率的经验值来推断,现金流量比率值为1属于理想范围。(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现金流量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优先股股利/(1-T)+到期债务本金,(1-T)]利息费用是可抵税费用,满足一元的这些债务只要求有1元的税前现金流量,但优先股股息和债务本金偿还须从税后现金流量中支付,除以(1-T)得到相当于满足它们的税前现金流量。该比率值大于1,说明企业利用税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可以偿还到期债务并支付利息及固定的优先股股息,不需要另行筹资来履行固定义务;反之,该比率值小于1时,说明企业履行这些义务时,不但耗尽了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税前现金流量,还动用了前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将受到不利影响。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显然不应该只考虑到期的短期或长期债务的本金,相关的利息也构成企业的义务。上式将当前较常用的两个指标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合并,简化了指标体系。
      (二)盈利能力分析 传统的盈利能力财务比率包括销售净利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ROE)、总资产报酬率(BOA)等,其主要依据都是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但企业产生账面利润时,是否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还得分析利润为企业创造现金净流量的能力,一般分析的方法是将现金流量与利润额相比较,也可视为现金净流量对利润的保障程度。由于这类分析对报表使用者来说有特殊的作用,也被称为盈利质量分析,是对传统两表盈利能力分析的补充。可设置如下盈利质量分析指标: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收益-非经营收益+非付现费用)。式中非经营收益主要是指投资收益、财务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而非付现成本包括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待摊费用的减少等。该指标反映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调整后经营利润的差异程度。该比率值大于1,说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高于营业活动应得现金,主营业务创造的利润具有更多的现金作为保证,营业利润“含金量”高;该比率值小于1,说明一部分收益尚没有取得现金,原因是应收账款的增加、应付账款减少或存货增加,使得实际得到的经营现金减少。而存货有贬值的风险,应收账款有形成果、坏账的风险,因此,未收现的收益质量不如已收现的收益;即使不出现上述风险,存货和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也是有机会成本的,那么,企业取得同样的净收益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实际的业绩水平下降,营业利润的质量下滑。舍弃另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评价指标――净利润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即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之比,原因在于净利润中尚有其他利得与损失,其导致的现金流入流出并不必然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关,因此,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存在出入。对净利润水平相当而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而言,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相差甚远,以该比率说明盈利质量有失客观。有人对该指标进行修正,提出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除以营业利润,形成经营利润现金流量比率。应该说是一大进步,但该比率与营运指数相比,未考虑到营业利 润中已扣除了折旧、摊销等非付现费用,而这些费用的存在是不影响盈利质量的。因此,营运指数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经营所得现金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经营性应收、应付款项上,可以很直接地显示营业利润中收现状况,从而也揭示了利润质量高低的原因。
      (三)营运能力分析 如(图1)所示,约36%的指标用于反映企业获现能力。此类指标一般都是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投入资源和相关业务相比较,如反映资产获现能力可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资产平均余额相比较,反映销售业务获现能力可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销售额相比较。在传统财务分析中,销售收入与投入资源或业务相比较,获得的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被归纳为营运能力分析指标。可见营运能力评价指标和获现能力评价指标都反映企业利用资源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不过营运能力指标反映的是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成果,而获现能力反映的是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成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把获现能力评价视为营运能力评价的补充。可设置如下指标:(1)反映销售业务获现能力指标:销售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额。该指标在现行教材中已得到非常一致的认可,但原名销售现金比率不如销售现金流量比率确切。该指标可以衡量销货收入在当年收现的程度,用以评价销货质量。该比率值越高,说明企业积压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越少,企业的经营成本越低,管理效率越高。(2)反映总资产获现能力的指标: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现金流量+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该指标更全面反映资产的获现能力,用以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创造现金的能力,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其值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
      (四)财务弹性分析 企业财务弹性是指企业应付各种挑战、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能否灵活筹集资金应付偶发性支出、股利支出以及捕捉投资机会的能力。传统的财务分析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难以显示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不能充分揭示企业对非经营性付款的支付能力和再筹资能力。而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相结合,便能获取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两方面信息,用以判断企业可稳定获得的现金是否充足,从而分析企业的财务弹性大小。因此这类分析可称为财务弹性分析。它为企业的管理者和投资者所共同关注。可设置如下指标:(1)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每股现金股利=经营现金流量,现金股利。该指标反映企业运用现金流量支付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说明企业对股利的支付越有保障,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若比率值低于1,当遇到经济不景气,企业很可能没有现金维持当前的股利水平,致使投资者失去信心,将资金投往别处,甚至要求搁置企业投资以发放股利,从而影响企业利用新的投资机会;或企业需要借债才能维持当前的股利水平,此举将增加企业未来的债务负担,降低可支出现金,企业的财务弹性变弱。(2)现金流量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现金股利),(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该指标将企业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被保留部分与各资产作比较,反映企业为资产重置及经营成长所保留的供再投资的现金流量与投资净额的比例关系,说明企业必要成长的现金流量保障程度。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流量再投资比率还可表示为:现金流量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现金股利)/(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这表明长期资金获取的现金流量,即按收付实现制,资本的再投资利润率。按目前市场平均报酬情况,该指标值达到10%,即为理想水平。该比率值大于理想水平,说明企业在支付股利、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现金需要后仍有剩余,可以应付不备之需,企业的适应性较强,同时有能力抓住新的投资机会,因而财务弹性高。
      
      (编辑 虹 云)

    相关热词搜索: 比率 现金流量 重构 体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