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预习——合作——展示”三段式教学在美术课堂的应用

    时间:2019-06-01 03:25: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导学,是目前兴起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在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体现着三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而自主学习则分为三个模块,即“预习——合作——展示”。我认为,美术课程因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也应该重视“预习——合作——展示”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下面谈谈认识与做法。
      一、预习——美术课堂导学的前奏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预习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教师一般不会给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只是告诉大家下一课要学什么,学生课后是否预习,完全凭自觉性。而在导学模式中,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预习不过关则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在预习阶段,学生通过对导学案上所提问题的讨论、思考和研究,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初步掌握新知识技能。就美术课上而言,教师可通过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1.下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2.作业的材料、造型、色彩有什么特点?
      3.课本范例用了什么技法?
      4.作业的基本步骤包括哪几环?
      5.自己的作业构思与想法?需要准备什么工具材料?
      6.你还有什么其他问题?
      在参与学生的预习活动中,教师始终穿插在各个小组之间观察、答疑、询问,根据有共性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点拨或提醒一些学生想不到的问题。在《新颖的电脑))和《会响的玩具》(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6课、第18课)两课的教学中,我就充分体会到预习的积极作用。
      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前一节课简单地告诉大家下一课的内容,让大家准备材料,结果肯定是下周上课按要求准备的同学寥寥无几,精心准备的教学环节也变得毫无意义,于是批评学生,致使师生关系恶化,于事无补。鉴于此,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课题,确定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制作课;接下来阅读教材范例,通过几个范例的材料说说自己的想法,联系自己的准备、能力谈谈自己要选什么材料及大体的制作步骤。这样几个学生谈过之后,所有同学的思路都被打开,大家纷纷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同时也确定了小组任务分工,为课下的材料准备扫清了障碍。而且,第二课时的制作活动中学生们易于以往的主动、活泼,课堂成效显著。
      二、合作——美术课堂导学的过程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已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自主实践的学习方式,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交流与讨论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合理分组,并选取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各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师生角色定位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属非主体表现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表现者。在《珍爱国宝一一古代的陶瓷艺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一课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所散发出的主体能动性的蓬勃魅力。
      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以往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时间完全让给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结果是自觉学习的学生或许有一定的收获,但绝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是自由、散漫地度过了四十分钟。而如果让教师主讲,看起来有条理、有深度,但是限于理解力、情感共鸣等多方面的制约,学生真正的收获甚微。鉴于以上,这次在执教《珍爱国宝一一古代的陶瓷艺术》一课时,首先,我提前一课布置预习任务:超越教材限制,利用多种媒介,搜集整理一切关于“陶瓷”的信息,包括古今陶瓷作品、陶瓷艺术大师、陶瓷产地、生产方式、制作流程……然后,在第二课时引导各学习小组参照教材进行信息汇报交流活动:每个小组先汇总材料,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推选至少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给大家做介绍,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并在发言结束后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把问题反馈给大家,每个同学都可以针对所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包括老师在内都不能比较满意地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备案,成为大家课余学习的课题。这样,课堂学习便得以自然地向课外延伸。
      实践证明,这样做让美术欣赏课陡然间增添了巨大的活力:各学习小组发言踊跃、热情高涨,以往常见的学生厌倦、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不再重现。
      三、展示——美术课堂导学的尾声
      在导学教学模式中,展示反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通过互相点评,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积极互教互学,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提高。通过展示反馈,学生们不仅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还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我认为利用投影来展示作品是个非常不错的形式,展示过程全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并且作品的细节也可用放大的方法看得更为清晰。与此同时,我还尝试让作者在介绍完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技法之后,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与询问,并一一作答。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专门拿出来,供大家讨论。起初,学生们多不懂得如何提问,提出的问题较为肤浅或搞怪,不利于展示过程中讨论与交流的深入,不利于新知识的生成。为此,我们在这一环节上加大了指导力度,引导学生:首先从作品的涵义等方面进行阐述,然后再在技法、常识上展开分析。如,学生在展示时可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讲述:作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意图?观者的感受如何?作品的构图、线条的质量怎样?色彩对主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了,展示与交流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 预习 三段 课堂 美术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