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论语与古兰经教育观点比较研究]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时间:2019-05-15 03:25:5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比较儒学经典文本《论语》与伊斯兰教经典文本《古兰经》中在教育观念,而发掘儒学与伊斯兰教在教育理念上的相似以及差异,分析主要围绕教育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和道德教育四个主题展开。
      关键词:古兰经 论语 教育
      
      1绪论
      丰富多彩的信仰人群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研究者过多关注到的是现阶段不同信仰人群的差异,而忽略了产生信仰的原点,集民族无意识之大成的经典文本,千百年未有一字更改的实证性材料的研究,怎样的原点上的差异造就了迥异的人群表现,是本次研究的希望部分解答的问题。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有权威的一部经典,它不仅对伊斯兰教的兴起、传播和发展起着不容取代的指导作用,同时对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文化、哲学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也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而《论语》的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汉代以来《论语》成为中国儒家经典之一,特别是其人生价值观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统治思想,从而影响着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形式和内容。
      许多研究表明,教育乃是除基因而外对人影响最大的因素,本文试以《论语》《古兰经》中的教育观点为对象,分别分析其中的教育目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和道德教育的异与同。通过共性和异性的问题讨论,对比儒学与伊斯兰教在教育理念。
      2相似的教育态度和教学方法
      2.1教育态度比较
      《论语》和《古兰经》都非常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原因各有不同,然而其对于教育的重视均推动了各自文明的进程:
      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满足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接受教育的需要,同时,实现了自己“克己复礼”,力图发扬光大古代典章礼乐的报负。孔子当时办学的条件极为简陋,办学除了固定地点之外,还采取流动讲学的方式,孔子从来一有机会便会开设讲坛为学生讲学,从《论语》中,我们可看出很多孔子与弟子们在川上、舞零台等地的对话,只要对事或者对于学生的行为有所思考,孔子便会和学生展开讨论,对学生进行教育,足见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
      研读《古兰经》不难发现,它认为知识可以战胜愚昧、落后,可以使阿拉伯民族强盛起来,知识可以帮助伊斯兰教的传播,可以使穆斯林更好地领会真主的启示,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便有利于建立起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社会体制。在伊斯兰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知识是带有神性的。因为知识是来自真主的,因此,对待知识应犹如对待真主一样虔诚。这一点也正是伊斯兰社会兴办教育的社会心理基础。穆斯林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便是通过对《古兰经》的学习而完成。这种认识观教导了穆斯林对于世界的认识,在以《古兰经》为核心的宗教知识指导下,穆斯林们以宗教的热情向一切知识领域发起了进攻,使得伊斯兰世界在短短的二、三百年中从蒙昧时期的游牧部落一跃为世界文明的中心。这也是穆斯林对于教育重视而产生的结果。
      2.2教学方法比较
      《论语》和《古兰经》在教学方法上也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鼓励学生提问和都强调实践,多问和游学。
      《论语》中提倡学生提问。孔子入太庙而每事问,有人提出质疑:“谁说他知道礼呢?入太庙而每事问。”孔子答以:“是礼也。”就是说这种态度本身就是合于“礼”的规范的。他的弟子受了他的影响,也都好问,把“不耻下问”看作好学的标志。《论语》同时十分主张实践,学以致用,达到匡世济民的目的。一次子贡问孔子:“有美玉于斯,温犊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孔子答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这段对话,充分表现了孔子热衷于从政的愿望,以学识和智慧救民于水火。
      《古兰经》中的教育思想同样十分重视教学方法,提倡教与学双向交流和研讨,认为“学问是宝库,它的钥匙便是问”。“善问,是学问的一半。”“提问者的水平并不比被提问者的水平差。”著名学者教学经常进行学术讨论讲座,各派观点各抒己见,相互辩论,切磋商榷,以求真谛。教育倡导学以致用,穆圣说:“能实践自己学问的人,才是真正的学者。” 再三申明,只说不做者,非常可恶。认为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人,犹如载书的驮子,毫无价值。这些教育思想都闪耀着睿智的光彩。
      3不同的教学目的和道德教育
      3.1教学目的比较
      与以上分析的不同,《论语》和《古兰经》中表达的教育目的大相径庭。
      《论语》中主张教育为政治服务,把教育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手段。这在孔子的言语中有着明确的表述。孔子提出了“君子学以致其道”的口号,认为“君子”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道”。即孔子倡导的“仁道”,为人之道和治国之道,君子学而得道后,则“学而优则仕”而“君主之仕也,行其义也。”这就是孔子的学而得道,得道而仕,仕而行道的教育思想。孔子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匡世济民的君子。因此,孔子特别强调学而行之。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认为,一个人能背诵《诗经》三百篇,派他做官,却不能独立处理政务;派他出使外国,却不会办理外交,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这充分表现了孔子教育以政治为目的的传统。
      《古兰经》把教学视为“为真理而战的勇士”。“神圣”这个词在穆斯林人脑中含有超过于宗教的意义。神圣也就意味着把所学会及接触的视为无价之宝,把它引为无上光荣。有了如上所述的心灵,穆斯林也就乐于去多学并把所学会的传给别人。穆斯林就想要完成神圣赋予他们的任务去普及和发展的教育。以至在许多穆斯林眼中,学问就是生活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3.2道德教育比较
      《论语》和《古兰经》中对于道德教育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论语》中指出修养的核心是“仁”。仁是所有美德的总和,仁的精神表现在孝梯忠信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上。其弟子宰予反对居丧三年被老师孔子批评,正是因为孔子认为孝包括于仁中:仁者必孝。当子张请教如何使主张行得通时,《论语》认为,首先要自己忠厚诚恳守信,才能取得主张为他人接受的结果。“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貂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将孝梯忠信内化为人的本质,便抓住了根本。其次,《论语》主张“为仁由己”,即德行修养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自觉从自己做起,经过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主张“见贤思齐气,见不贤而内自省”,就是要以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向贤者看齐,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修养。
      《古兰经》在培养穆斯林们的道德时,主要关注道德行为的培养,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说服和劝导式的。极少采用空洞的道德说教,或是谈一些大而无当的道德原理。很多地方的阐述,是把一些抽象的道德原则具体化,在具体的道德行为的规范中体现其道德律令。《古兰经》中很多篇幅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先知们的事迹。通过这样的方式为穆斯林们树立起一个具体的,可仿效的道德完人形象,成为他们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典范。《古兰经》中几乎每一章中都有一定的道德劝诫,教导人们如何行为,以及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这些规定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将抽象的道德原则具体化。
      4启示
      从根本上讲,《古兰经》首先是一本宗教的书,然后才是一本文化的书,而《论语》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典籍,则首先一种文化,蕴含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由于对神的存在与否的态度,影响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 故不能不探讨《古兰经》与《论语》关于神的观念。
      由《古兰经》与《论语》对神和来世观念的不同,引发出二者在人生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上的差异;《古兰经》文化主张今后两世兼顾,综述对于真理的追求,以来世约束道德行为,而《论语》文化,强调现实,注重功名,强调对自己主张的传播,以道德约束人的行为。
      5结语
      对于《论语》与《古兰经》的教育理论的比较,本文只是管中窥豹,不过,希望以此问能抛砖引玉,启发人们对于目前全球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各自文明的经典文本对于本民族乃至全球起到怎样影响的思考和探寻。
      
      参考文献:
      [1]李淑华.《古兰经》教育思想探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8月.
      [2]晃福林.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若干新认识[J].孔子研究, 1999(4).
      [3]陈来.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5).
      [4]梁贡.《论语·学而》首章绎说[J].中州大学学报,1991(04).
      作者简介:张然(1989.2—)女,汉族,陕西韩城人。现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黄书宇(1988.6—)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现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

    相关热词搜索: 论语 古兰经 观点 研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