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高校90后大学生择业就业教育工作浅析】 进一步做好高校未就业 择业期

    时间:2019-05-13 03:22:1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2012年夏,中国首批90后大学生将毕业进入职场,他们在就业理想、就业选择、就业目标上表现出明显的新特点,也给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重点。本文通过分析90 后大学生的新特点,提出高校应该如何推进90后大学生择业就业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137-01
      2012年夏,90后大学生将踏入职场,面临择业就业问题。这些稚嫩、清新的身影给青春飞扬的大学校园带来别样气息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择业、就业教育工作带来新的课题。这些写“火星文”、吃麦当劳、穿名牌鞋、听周杰伦长大的新生代们,在等待毕业、面临择业与就业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与他们80 后的学兄学姐们相比,有着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择业就业观念趋于理性,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欠缺;他们择业就业更具创新精神,但他们对未来还缺乏规划;他们择业就业方式更加多样,但他们面对社会还感觉陌生。因此,高校做好90后大学生择业就业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一、完善就业教育,提前就业教育
      根据笔者调查,针对以往大学生在职场中比较欠缺的抗压、解难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77%的90后大学生都希望能通过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给予一些相关的帮助和引导,比如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择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政策宣讲等。这就要求高校要积极完善学生的就业咨询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及时发布新的就业政策。除此之外,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所要求具备的一些素质, 本应该是低年级学生就要注意培养的, 但是许多学生往往到了毕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毕业生此时如何努力为时已晚。因此,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必须树立“提前就业教育”的意识, 从低年级就开始抓就业教育, 引导大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注意能力和社会实践锻炼。
      二、注重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
      针对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在毕业时常感到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感觉前途迷茫等问题,高校应当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开设,并适当将实践实习环节前移,使更多的学生能尽早对专业知识和就业信息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更快的融入社会。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能够清楚、准确地给自己进行职业定位。此外,还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们在入校后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及团结协作能力。
      三、重视网络教育,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
      90 后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很多90 后习惯于用微博、QQ、MSN等方式沟通,他们的求职方式也潮味十足,“微简历”、“凡客体”、“淘宝体”等频现于90 后职场人简历中。针对E味十足、物质生活丰富的90后,高校应当重视网络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地主动拓展到网络世界;同时要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指导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只有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才能做好90后就业指导工作。
      四、加强日常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反复的教育、引导, 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对大学生的毕业、就业教育也是如此, 在学生毕业时突击式的毕业、就业教育, 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缺乏长期的锻炼, 学生自身存在的薄弱方面还是比较多。因此, 树立毕业、就业教育日常
      化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将毕业就业教育当作“专业教育来抓, 当作长期的日常工作来抓, 才能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择业就业素质”基础。
      五、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健康发展
      十几年的校园生活,家庭过分的依赖与保护,长期的应试教育, 平坦的人生体验,使90后大学生心理承受力不强。在即将完成单纯的大学生涯, 面对纷繁复杂的就业市场, 容易引发一些择业心理问题。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择业心理咨询中心,对一些普遍的择业不良心态,如急躁心理、恐惧心理等情况进行集体的或个别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 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 使毕业生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
      六、树立诚信榜样,构建跟踪体系
      作为新一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他们中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诚信欠缺的现象。在求职中弄虚作假, 编造成绩和虚假荣誉称号, 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 随意违约毁约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不履行助学贷款的承诺, 还贷意识淡薄、不守信用等情况时有发生。事实上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时, 背弃诚信, 见利忘义,导致大学生诚信危机,给自身、学校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后果。上述情况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毕业生的社会声誉, 也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和严峻的课题。作为高校,应在日常教育中加强诚信教育,树立诚信榜样,构建诚信工作跟踪体系,促使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自觉恰守诚信, 实践诚信就业。

    相关热词搜索: 择业 浅析 教育工作 高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