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网络评论现状与发展研究综述 研究现状综述怎么写

    时间:2019-05-06 03:23: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评论已经逐渐成为各大新闻网站设置的必备栏目。网络评论的内容涉及到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并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与传统的新闻评论不同,网络评论具有时效性、交互性、平等自由等鲜明的特征,同时也出现假新闻引发的评论、同质化、随意性强等不足,需要我们予以全面认识,力求使其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评论;交互性;同质化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6-0150-02
      
      
      评论对于媒体,是灵魂、是旗帜。评论来自最根本最新的政策,代表最权威的声音。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问题,直接发议论、讲道理的文章。
      顾名思义,网络评论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评论形式。随着网络评论的作用日益凸显,学界也对它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拟从网络评论的界定、特点与优势、问题以及展望进行文献梳理,以求对其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网络评论的界定
      网络评论,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评论形式,而评论的内容和传统媒体的评论内容同样广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学者认为,网络评论从本质上是一种意见信息,是个人或组织在网络媒体上就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发表的评价性意见[1]。
      这种观点比较宏观,认为不论意见的讨论是否成文,只要具有新闻性、评论性,都应纳入网络评论的范畴。基于这个角度,有学者将网络评论划分为网络评论专栏(包括新闻网站的时评、个人博客等)、留言板跟帖和网络论坛 (BBS) 评论等三种类型[2]。
      有学者经过比较分析,认为当前网站的新闻评论由两种板块构成,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评论在网络这一新媒介上的发展,它具有和传统新闻评论一样完整的论点、论证过程和结论;另外一种是完全改变了传统新闻评论的“论坛”。论坛评论的格式不受传统新闻评论的限制,由于网络在技术层面赋予了隐藏个体真实身份的可能性,因此这种网络评论具有鲜明、强烈的个体意识。
      同时,“论坛”评论不需要经过体制化的“把关”,从而使得各种不同的“非媒介化的”声音得到了传播[3]。也有学者把网络评论界定为网友通过网络媒体这一途径,对自己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看法和建议,据此将网络评论划分为网络评论专栏、读者即时评论和网络论坛言论三种形式[4]。网络评论专栏类似于报纸的言论专栏,网络论坛电子公告栏则是网民围绕网络编辑已推出的话题各抒己见,进行意见讨论;读者即时评论主要是指网民在浏览新闻时对某条新闻迅速及时地做出回应,表达观点。这种即时评论长短不限,也可能是一两句话。读者在即时评论中自由、方便地发表言论,突出了网络传播交互性的特点。
      有学者进一步指出,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是相比博客与网络时评全新的评论形式:留言板针对单条新闻设置交流与讨论平台,论坛则是针对社会某方面内容的交流与讨论平台。前者让民众可以第一时间就新闻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主张,而后者则成为公众观点交流、思想交锋的场所,真正实现了“自下而上”的监督[5]。
      综上所述,学界对网络评论的界定有大体一致的意见。研究者都认为,网络评论一方面是对传统媒体评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针对网络这一新的媒介形式而言的,在其具化了的平台形式上包括留言板、论坛等。随着新的网络评论形式尤其是微博出现,对网络评论内涵的界定将进一步深化。
      二、网络评论的特点与优势
      网络评论随着网络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代表着传统媒体之外一种平民话语权的崛起。由于它不同于以往传统媒体评论,因此对于网络评论特点的研究是学者较为关注的。
      有学者指出,时效性特点得到更好体现、交互性大大加强、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是网络评论的特点[6]。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评论具有平等自由的特性,体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并具有快捷性和通俗性。平等自由的特性是网络评论得以存在的基本前提,究其原因,一是评论所涉及对象的广泛性,二是评论者所持的从容放松的心态[7]。
      有学者总结到,传播及时性、时空穿透性、议论交互性、价值多元性、创新包容性是网络评论的独特优点[8]。也有学者说,网络评论具有真实、平等、自由的特性,网络评论体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网络评论具有平民性文本形式的多样化。口语化、随意化的,其消闲性、轻松性、简捷性,是其平民化色彩的突出表现[9]。
      与此同时,学者们在和传统媒体评论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网络评论的诸多优势。也有学者指出,时效性好,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是网络评论的优势[10]。有学者认为,网络评论的即时性、广泛性和自由性是其最大优势,并主张传统媒体通过直接利用网络评论、从网络评论中寻找广泛的灵感、报纸评论做到内容的多元化、改变传统的报纸评论版面的编辑模式等方式来取长补短[11]。
      有学者从网络评论舆论监督的角度出发,认为网络评论引导舆论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把以往媒体单一主导的发言权和审判权部分移交到普通受众手里,从而形成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舆论的良性循环,促进舆论监督权利的社会化、公开化、民主化。
      从这一点来看,网络舆论监督无疑更接近舆论监督的本义[2]。时效性、交互性、平等自由等是学者们总结出的普遍优势。这是在平民话语权的崛起所带来的必然改变,彰显出时代和社会的进步。
      三、网络评论的问题及展望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新闻报道以及网络评论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网络评论的真实性、同质化、理论性、把关力度都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反思。
      有学者认为,网络评论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首先就是假新闻引发的评论。以假新闻做评论由头和评论论据,直接影响了网络评论的真实性、思想性和影响力。
      其次,与新闻报道同质化现象相伴而生的是,网络新闻评论的同质化;同时,评论的随意性是与评论的同质化同样突出的问题。因而,该学者主张,在撰写网络评论时,应处理好快与慢、大与小、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撰写、编辑网络评论时,应注意要贯穿网络评论写作的始终,特别是选好评论由头,并精心制作标题,说话留有余地[6]。也有其他学者持有类似的观点,主张选题要针对性强,标题要一目了然,内容上要观点鲜明[12]。
      有学者指出,网络评论的理性、系统性思考不够和网络评论的权威性较低是其相对于传统媒体评论的劣势,其对策则需要做到,一是提升评论的可信度;二是增强评论的严肃性;三是提高评论的理论性[10]。
      有学者指出同样的问题,认为主题相对分散,现场性减弱,同时由于网络评论具有匿名性,从而造成言论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较低,是网络评论的弱势[13]。另有学者则对比党报评论和网络评论之后指出,在首先确定自己的受众群体的基础上,明确党报评论与网络评论各自的优势。该学者认为,网络评论具有数量大、速度快、互动性好等优势,党报评论则有极高的权威性和信誉度,信息资源丰富。党报评论为网络评论提供了信息源和社会认同度,网络评论则转发党报评论,扩大党报评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度。
      网络时代党报评论面临的是利用新媒体,发展影响力,转换并强化自身功能侧重的良好契机[14]。有学者在分析网络评论作为评论是非的“中间人”角色、网络讨伐的“传声筒”角色、公布真相的“把关人”角色的基础上,认为其在公共事件中的角色发生了嬗变,即从问题反映者向问题解决推动者渐变,并认为网络新闻评论应成为公民议政参政的主要途径[15]。
      四、结 语
      网络评论作为一种新的评形式,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呈现越来越多的形态,并起到有利于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包括传统媒体所具有的评论专栏,更重要的它以是读者即时评论和论坛的形式出现,从而成为真正的“观点的公开市场”。因此,它具有传统媒体评论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比如时效性强、个性色彩强烈、具有议论的交互性和价值的多元化等,同时,它体现出网络时代自由、平等的民主化意味。
      但是,网络评论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假新闻引发的评论、同质化、随意性等,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纷纷给出自己的对策。总之,网络评论将在未来发挥愈加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一个有力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 黄昕.网络评论的舆论监督功能[J].青年记者,2009(8).
      [3] 潘瑛.比较视角下的网络评论[J].当代传播,2004(8).
      [4] 邹伟,何志武.网络评论的自由与控制[J].新闻界,2002(2).
      [5] 李琳.从网络的发展看舆论监督的本位回归[J].今传媒,2005(6).
      [6] 唐维红.把握关键 突出特色——网络评论的写作与编辑工作管见[J].中国编辑,2006(4).
      [7] 陈忻.试析网络评论[J].新闻界,2006(2).
      [8] 周瑞金.网络评论的独特性和突出优点[J].新闻实践,2009(12).
      [9] 郭华.网络评论浅议[J].东南传播,2007(5).
      [10] 王敏学,宣克卉.网络评论的现状与前瞻[J].新闻传播,2008(2).
      [11] 王枫.“拿来”才能进步—— 浅谈报纸评论如何借鉴网络评论的优势[J].新闻爱好者,2009(11).
      [12] 吴双建,陈莉霖.网络评论如何疏导公众情绪[J].新闻前哨,2009(5).
      [13] 王宛平.网络评论与传统媒体评论的异同[J].新闻爱好者,2008(5).
      [14] 王慧.党报评论与网络评论的互补[J].新闻战线,2002(11).
      [15] 冯仕妍.网络评论在公共事件中的角色嬗变[J].青年记者,2009(5).

    相关热词搜索: 综述 现状 研究 发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