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班主任心育模式实践研究 班主任例会模式

    时间:2019-02-17 03:36: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班主任健康心理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全面成长起重要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优秀的班主任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等。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班主任健康的心育模式是建立在良好素质系统、健康的心理状态、科学合理地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之上的。
      
      一、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工作有机结合,及时引导和教育学生,使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然而但在具体实践中,班主任心育工作总是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1.定势因素。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运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但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于常规德育教育,难以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会使班主任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惰性,使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照旧沿袭,严重影响教育有效度。如果不克服定势所造成的弊病,对接纳心理辅导方法和内化其内容会带来障碍。因此,班主任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断地克服定势障碍。
      2.理论缺乏,流于形式。由于班主任对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巧掌握得不够系统和深入,教育实效往往不够显著,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缺少预见性,难以有效控制。因此,要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帮助班主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理论和方法。
      3.功利因素。有的班主任过于在意个人的评优评先,对学生缺乏爱心,对“问题学生”充满敌意。工作中遇到困顿就情绪低落,表现出无力感,对学校没有归属感,看不到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还有些班主任关心物质利益,而不重视教师工作本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义,不愿多学习,不愿多工作,急功近利,甚至怀有把“问题学生”赶出校园的思想。
      
      二、班主任心育模式
      
      构建具有学校特色、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它需要班主任在理论上、实践上进一步去探索、完善,班主任不仅要具备教育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心理教育能力这种特殊的心理素质。
      1.正确定位班主任角色。班主任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之一,应该是三种角色的集合: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心理辅导员角色。班主任如何恰当好处地扮演每种角色,做到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仍然是班主任老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出现班主任管理角色与心理辅导员冲突问题。角色冲突的原因,本质上还是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着眼点和方法论问题。德育旨在塑造完美的品德,而心育旨在塑造完美的人格;德育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心育则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德育的核心是人生观问题,心育的核心是发展问题。例如有些班主任发现某个学生违反校规,往往会严厉批评该生以维护班级名誉,却忽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地解决了学生成长中的发展问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发挥主题班会心育功能。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育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
      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所以,同学之间彼此了解、彼此理解。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不良心态。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同学们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3.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1)营造积极的心育环境。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特色学校的特色为特征,这种环境是人文化和自然化的有机结合。健康的心理教育模式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要进入教学的主渠道――课堂,为学生营造课堂教学的良好心理气氛。如:在教室贴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条幅,如:爱卫生、讲文明、树新风等名人佳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在每期的黑板报都留下一个板块开辟一个栏目――“心灵绎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智慧的火花经常在这一小小的板块中闪现。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服务的心理健康教育力量,与家庭、社会联手,为学生营造一个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系统、大氛围的心理健康教育,毕竟学生的很多的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和社会,单靠学校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
      (2)开展集体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层次的分析。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保持冷静头脑,不能简单地评判学生对错,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在自悟中慢慢地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发展性的问题。尤其在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课辅导时,往往是一种团体的心育,而对于一些非常突出的个体,单单进行团体的辅导心育还是非常不够的。这时就需要对个体进行比较系统的辅导,这时个案的研究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3)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将心理学常识引进中学课堂,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对于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积极的意义。但讲座不能“满堂灌”,更不能把讲座当作学校集体辅导的主要形式,只能是集体辅导的一种补充形式。在面向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加强对教师培训,邀请教科所、教研室有关专家来传授教育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办法,挖掘学科教学中心理知识的价值和文化课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
      
      三、结语
      
      总之,科学健康的班主任心育模式体现了教育的实效性,改进了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开拓了德育工作领域,提高了德育工作的质量,但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艰巨性,靠一朝一夕是难以实现的。班主任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还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才能规避不利因素影响,成功实现心育目标。
      
      作者简介:刘传萍,安徽省淮南市第五中学高级教师,政教处主任;朱少彪,男,安徽省淮南市第五中学高级教师,教研处主任,英语教育硕士,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特聘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 班主任 实践 模式 研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