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学校历史与当下的张力】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表

    时间:2019-02-15 03:35:3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所学校要谋生存之道,宜寻觅其独特的精神,彰显其独特的精神,光大其独特的精神。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任何具有历史积淀的学校都存有“精神”。然而,学界对“大学之精神”似情有独钟,相关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中小学校“精神”的研究则付之阙如。可喜的是,查有梁先生新著《中学之精神》(以下简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
      在《精神》一书中,作者不仅通过大量案例,揭示论证了中学精神的具体内容,更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学精神的凝聚、建构和彰显,对有关教育理论的完善和教育实践的发展都富有意义。全书论述严谨,文字平实,引人入胜,以下独到见解更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历史:中学精神凝聚之源
      
      中学精神的形成不能“无中生有”,而有其历史渊源。作者通过分析四川名校石室中学与成都市第七中学学校精神的来源,指出学校历史是中学精神的来源,从中选择其有益因素方能形成适宜的学校精神。如此,中学之精神就具有了一定的客观性,一旦形成便不允许随意变更。
      凝聚学校精神的历史文化形式有哪些?简单地说,有三种基本形式。其一是学校创办者最初的教育理想,或是创办者富有成效的教育经验。上述石室中学、成都第七中学的学校精神便来源于此。其二是学校所在地的著名历史文化人物,他们的治学精神、教育思想也是凝聚学校精神的重要因素。其三是学校历史上培育出的“杰出校友”,他们的求学事迹、治学精神或教育理念等,是形成学校精神的宝贵财富。
      
      二、当下:中学精神构建之基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集中表现,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文化必然是在一定社会主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亚文化。社会主文化制约学校亚文化是很明显的。正如作者所说,在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环境中,学校不可能不讲“阶级斗争”;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年代,学校文化则发生了很大变化。既然当下社会主流文化制约着学校精神,学校精神的建构就必然以其作为根基,学校精神也只有植根于当下社会主流文化,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亚文化。因此,构建学校精神离不开对当下社会主流文化的考察,否则就不可能前瞻胜地建构起先进的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的建构需要与时俱进。“当下”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既然“当下”是学校精神建构的根基,学校精神的建构就必然要求“与时俱进”。作者指出,当下社会的时代精神主要有“求真务实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并认为应当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去阐释学校精神。如成都树德中学对其“树德广才”学校精神的理解与诠释,便是随着时代发展,善于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实例。
      总之,“学校精神是整个时代精神在学校里的某种反映”,学校精神是不断发展的,“时代在进步,学校对于办学思想的理解,必须与时俱进”。
      
      三、诠释:中学精神彰显之途
      
      良好学校精神的形成,还必须协调好历史来源与当下根基的冲突,使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对此,作者提出的策略是,利用“时代精神”来诠释“历史来源”,“诠释”是彰显学校精神的重要途径。反映学校精神之历史来源的校名、校训、校歌等,是学校的经典文献,往往不宜变动,这是学校精神客观性的反映。但作者又认为,这些方面及其具体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精神,关键是其释义“可以与时俱进不断改进”。“释义”一定要通过学校精神体现出时代精神,或者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阐述学校精神。释义应该十分考究,它不追求华丽词藻,但必须把握时代精神,并利于师生牢记。通过诠释既可建构学校精神,又可据此发现办学特色进而形成特色教育。作者统计了若干有关特色教育的研究成果,认为学校特色教育主要包括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特色和在继承创新中形成特色两类。除上所述,“中学精神”对如何评价以及提高教师、校长的素质等都有精彩论述,对教学模式与思维模式之关系等也有不凡的见解。
      最后还须指出,笔者仅从一个角度解读、理解“中学精神”,未能对其进行全面介绍。

    相关热词搜索: 学校 历史 张力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