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中国共产党在弘扬传统道德中的历史重任及其启示_提高道德素质,担起时代重任

    时间:2019-02-14 03:27: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在中国近代史上,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起弘扬传播和实践优秀传统道德的历史重任。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有了一个新的高起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弘扬优秀传统道德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突出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在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中注入新内容。当前,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传统道德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思想,构筑现代道德价值观;二是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道德理论;三是科学地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的道德理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传统道德; 历史重任;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3-0014-05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的那天起,就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承担起弘扬、传播和实践优秀传统道德的历史重任,代表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前进方向。在面向新时期,迎接新挑战,认真总结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经验,牢牢把握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前进方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起弘扬、传播和实践优秀传统道德的历史重任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家,在其文化长期发展中孕育着和成长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统一、自立、自强、进步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得以立国的内在依据。但是,也不可否认,近代以来,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沦为外来侵略者任意宰割的羔羊。面对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有多少志士仁人探索中国积弱致贫的根源,探索民族振兴的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已经有过许多献身于民族进步事业的民族英雄,为了改变祖国的境遇和命运,进行过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可是,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也好,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也好,鼓吹爱国救亡和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也好,起自社会下层并有着广泛群众规模的义和团运动也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无数志士仁人为此而抱终身之恨。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以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但是,由于没有先进思想文化作为向导,辛亥革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失败了。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沉浸在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中。“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寻找新的出路。但是,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上仍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他们强调“独立人格”和“平等人权”,所追求的只是个人的解放,而不是全体劳动人民的解放,因而,仍不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许多原来有着不同经历的先进知识分子,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和反复比较,通过不同的途径,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这些事实表明,抛弃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道路,是相当多的中国先进分子共同做出的历史性的选择。这是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最基本的特征。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一大批先进青年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形成了一批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代表中国工人阶级、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顺应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发展的要求,光荣地承担起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道德的历史重任。其具体表现在:
      1.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有了一个新的高起点
      “五四”前后,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社会流行过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其中最具代表的有自由主义的“西方文化派”和保守主义的“新儒家学派”。“西方文化派”的出现是“西学东渐”的必然结果,其形成之初有唤起民众、解放思想的启蒙功效,构筑了批判孔学、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的良好文化氛围,功不可没。但是,由于“西方文化派”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和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致使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持一概否定的态度,最终只能导致民族虚无主义与文化虚无主义,其极端表现则是中国文化的“全盘西化”。这种只见文明时代性,不见文化民族性的极端行为,最终必然将人们引入现代文化发展的沼泽地。新儒家学派是在东西方文化论战中崛起的,其合理性在于他们窥见现代西方物质背后的精神危机,力图把中国的固有文化纳入世界优秀传统道德的行列,崇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自信心,而且他们一般也摒弃传统儒学的原始性、直观性的缺陷,有其独到的贡献。但是,新儒家学派所崇尚的,终究有文化复古论之虞,缺乏时代感和号召力。中国共产党在寻求救国真理的探索中,对上述两种文化都有过接触,但由于行不通而被一一抛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依次更替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为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中华民族指明了通向美好社会的正确前进方向。历史表明,中国人民正是得益于马克思主义,才从此昂扬地站立起来,骄傲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重振中华民族的雄风。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弘扬优秀传统道德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文化,同一历史阶段有与特定民族、地域、阶级、阶层、行业相联系的不同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够在数千年的沧桑变化中,历经千难万险而不衰,遭受内忧外患而不败,并且在迂回曲折的坎坷进程中,使自己不断发展和壮大,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是与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所追求和谋取的物质利益活动相联系的。文化是流而不是源,是末不是本,归根结底离不开物质利益。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使自己出丑”[2]。因此,人们不应该离开物质利益而从观念出发去寻找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说来,优秀传统道德必定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而优秀传统道德的生命力又取决于是否适应和促进生产的发展,先进生产力产生了先进的文化,而先进的文化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前夕,毛泽东高兴地预言:“一个人口众多、物质丰富、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他说:“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3]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全体会议致开幕时,怀着自豪的心情向世界宣告:“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一个文明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出现于世界。”[4]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也反复强调要用优秀传统道德去促进现代化的发展,他说:“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必须“把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建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三个历史性课题,即如何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保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如何在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弘扬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挫败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决议》的历史性贡献在于,它依据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正确地回答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优秀传统道德的重大贡献。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第一次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经济、政治和文化),其重大意义在于更加明晰了党的奋斗目标,更加明晰了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要求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又要求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全会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从历史与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也形成过许多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取得不少成就。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确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制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方针和政策,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一定能够创造出与我国经济、政治相适应的、绚丽多彩的社会主义文化。
      3.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突出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在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中注入新内容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为了推翻“三座大山”,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在完成祖国统一、振兴中国的大业中,爱国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利益、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等精神仍然要发扬光大,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些人一切向钱看,国家和民族意识薄弱,为了金钱而丢尽人格、国格的事屡屡出现。面对现实问题,弘扬和振奋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内容和做法。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正确领导下,及时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突出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在古老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中注入新的内容。在战争年代主要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鲁迅精神、“狼牙山五壮士”精神、上甘岭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有:大庆精神、雷锋精神、“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孔繁森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这些成型化、成熟化、社会化了的革命精神,构成了蔚为壮观的精神群体,奏响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民族解放战争中锤炼了自己的现代民族精神,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发扬和产生着新的民族精神,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向这些在革命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发展的主要内容的典范学习,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使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发展深入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传统道德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发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对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促进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需要重点研究道德理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思想,构筑现代道德价值观
      中华传统道德是一个复合系统,就道德的基本结构而言,呈现出儒道释三足鼎立,它不但包含墨家“君臣父子夫妻皆孝慈”的“兼爱”思想,包含法家“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的“天下常道”(这二者均符合儒家的三纲);此外还包含成为中华传统道德的另外两大支柱道家的“道德”和佛教的“佛性”作为补充内容。对于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我们必须予以深刻地批判和彻底地扬弃。而对于蕴含着真善美合理因素的优秀传统道德思想,要加以继承和弘扬。其中包括: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抵御外侵、反抗外侮,为国分忧、心系祖国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人际和谐、厚德载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团结协作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变法图强,不畏艰难、乐观有为的进取精神;探求事物的本来面目,揭示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求真求实精神;向往理想人格、强调修身养性,追求高尚道德情操、倡导淳厚朴实民风的优良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它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道德,它能够孕育人们强烈的自尊、自爱、自信和自豪感的文化心态。一个民族如果形成了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文化心态,就能够在民族昌盛的时候,再接再励,不断进取,争取更大的胜利;而一旦民族遇到挫折的时候,就能够坚韧不拔地奋斗,变失败为成功,视挑战为机遇,以坦诚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开辟新局面,为民族的兴亡和国家的昌盛而浴血奋战。
      其次,它对于全民族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疏导作用。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行为实践层面,无论是在社会心理层面,还是在社会意识层面,都对全民族的价值观取向,起着积极的疏导作用,这是其他物质因素所无法代替的。例如,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传统道德,它所造就的诸如屈原、岳飞等一大批民族英雄,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在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近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斗争历程,正是与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紧密相联系的。
      其三,它对于全民族的团结协作,具有极大的凝聚作用。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可以超越地域、阶级、政党、派别、种族、血缘、宗教等的界限,将民族传统道德灌输到每个民族成员的脑海中、心田里,使全体民族凝成一股牢不可破的坚强堡垒,同心同德地为民族的利益和前途而奋斗终身。由于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因而当出现外敌入侵之时,中华民族能够上下一致、万众一心地抵抗外侮;而当出现内乱时,人们往往能够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捐弃前嫌,变分为合,化乱为治。
      其四,它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民族文化中健康向上力量的突出表现;它是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是感召人们为民族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而鞠躬尽瘁的力量源泉;是形成牢不可破的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动力;是国民品性的理性锤炼。它具有地域和种族上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反映了民族奋发有为的共同心声,因而客观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具有很强的推动力、凝聚力和渗透力,它对我们国家的兴衰成败,影响极大,因此,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道德,已成为我们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当前思想战线上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摒弃腐朽没落的文化糟粕和精神垃圾的影响,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腐朽没落的精神毒素的免疫力。而要完成这项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在广大的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使广大青少年真正懂得,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而不败,就在于它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传统道德,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在多次沦于异族统治之下而复兴,关键在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从未灭亡。民族传统道德不灭,民族就有复兴的希望;一旦民族传统道德灭亡了,我们的民族也就真正地灭亡了。
      2.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道德理论
      纵观世界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相互开放、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相互吸收、取长补短的过程,因而世界的道德才显得多姿多彩、色彩缤纷,这是世界各国道德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的发展,都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道德遗产,决不能固守在一个自我循环的系统之中,否则就无法使之获得发展。如何面对外来的道德呢?我们的正确态度是:对外来的道德要择善而从、科学地评价和吸收。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及其理论形态的表现,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领域中存在着许多颓废、淫秽、腐朽的东西,但这不是说资本主义的道德领域只是一片漆黑。我们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资本主义腐朽道德的侵蚀,但不能因噎废食,良莠不分,拒绝吸收西方资产阶级道德中的积极成果。西方资产阶级道德也是精华与糟粕共存,我们必须认真区分、正确对待。对浸透资产阶级意识的道德,要加以分析批判;对体现时代特性的,应尽量加以吸收;而对反映民族性的部分,则只应采纳、学习其中有益于我们的成分。
      3.科学地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的道德理论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为了推翻“三座大山”,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在完成祖国统一、振兴中国的大业中,爱国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利益,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等精神仍然要发扬光大,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些有辱国格的不道德情况。面对现实问题,弘扬和振奋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共产党的道德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创造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南泥湾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鲁迅精神、狼牙山五壮士精神、上甘岭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出大庆精神、雷锋精神、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孔繁森精神等。这些成型化、成熟化、社会化了的革命精神,构成了蔚为壮观的精神群体,奏响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为最终目的,以为人民服为宗旨和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大力宣传和弘扬这“五种精神”,不断地用这些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求,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3.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4]毛泽东著作选集(下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692.
       [责任编辑:张俊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共产党 重任 启示 道德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