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_浅谈新时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

    时间:2019-02-14 03:25:5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代写论文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成为教师的陪衬;教学定式化,流程化;忽视语文的具体可感性,不顾学生感受的差别等误区。使得高中语文阅读课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0-02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交流表达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这就给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能否实现这个任务,这关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文功能的发挥程度和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译码、加工和处理。从这点来看,阅读教学不仅能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可感的形象及作者的感情。这样的教学本应一举两得,学生应该是乐于学习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恰恰相反――学生对阅读课并不感兴趣,甚至认为学习语文是痛苦的。结果学生没能获得应有的语文阅读能力,更不要说什么人文性的熏陶了。为什么会如此?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逐步走向开放、灵活、多样,这是语文教改的一大成果。但是现在很多课堂看似贯彻“对话”教学的理念,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多,课堂气氛热烈,甚至“掌声雷动”、“笑语不绝”。若是仔细探究,会发现其中有太多浅尝辄止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发言和老师的点拨,都未能真正紧扣文本,学生未能走进文本的底层。这样的教学使得课堂活动不能成为师生富有创造的智力活动,不能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倒像旧时办公机构“公文传递”般的单调平庸。
      由于教师主导了课堂,为了应对高考的要求,教师往往只强调标准答案。这样,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抹杀,造成一种千人同声、万人同言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课堂又变成了死寂的海,只有老师的答案能激起死水中的微澜。这种标准化答案扼杀了学生鲜活的个人情感体验,使学生难以体会文学鉴赏的乐趣,感受不到审美的愉悦,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而且,语文是包罗万象的,它包含了太多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与感悟,教师教给学生的只能是其中的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教学至此就完结了,那么是对教材资源的巨大浪费,简直是挂一漏万。学生长此以往会习惯这种教学,那么也无从谈起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创新,只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知识的复制品。
      其次,当前有些公开课上得很华丽,互动热烈,只是阅读过程中探究文本的意蕴不够,教学中互动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学生即便阅读也只是单纯地看看,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浅尝辄止而已,更谈不上赏析探究。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单方面追求“标准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当今高中阅读教学的主要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学生则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记忆”所谓的课文“结论”。这样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活泼个性。学生失去了自由的阅读心理,迷失了真正的阅读意义,没有了阅读的愉悦感。语文多元解读的教学呼之欲出,但在多元解读之风盛行的背景下,解读粗浅、随意的作风又严重影响了阅读理解的精确性。
      而比起过去由“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几个步骤组成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许多本来应该说不乏科学性的新的教学形式。并逐渐在“语文教改”的包装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新的公式化程序。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的老师将心思花在研究课堂的教学形式上,以所谓的“标新立异”形式来“包装”并不生动的课堂内容,生搬硬套一些新的形式与花样。结果。学生的发言机会多了,课堂情况发生变化了,变得热闹起来。但是仔细深究,课堂表面的热闹掩饰不了学生思想的贫乏,遮蔽不住学生精神的苍白,课堂教学效率反而大打折扣。
      正是由于以上误区存在,使得本来应该生动、活泼语文阅读课变成了最枯燥、最死板的课。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迎来阅读教学的比较理想的状态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语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追求的预期效果,是主观上的超前反映,重视目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通例。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站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体现语文新课程的总体特点。教师既要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所规定和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还要有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能力发展目标,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不同需求,满足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具体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本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到的结论几乎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而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和实践辩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应该遵循“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教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过程,创设广阔的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都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设计,能在提出、筛选、确定问题后,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感悟,充分读、讲,尽量让学生自我总结、归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成为一个充满个性发展的乐园,使学生个性发展获得最佳效果。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个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以平等、合作、交流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观点,而不以一己之好恶轻率地否定,那么,课堂教学气氛、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轻松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多方位思考问题,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力给每一个同学创设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使学生小到对一个词语的理解,大到对文章主旨的认识,都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然而,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
      并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
      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叶圣陶多次指出:“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可见开展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项神圣的使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高低及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语文的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既要立足课内,又要放眼于课外,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人物。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在短时间内拓展视野、扩展知识面、促进智力发展,而且通过大量的阅读潜移默化地在发生着文化的积淀,使学生形成一种稳定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判断,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此外,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探究意识,单纯依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学生自身的感悟。在一个群体中,人们互相影响导致的同化力量,能使环境和氛围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让置身于该群体的个人通过日久天长的耳濡目染,感染上这个群体共同的风尚与气质。因此,有意识培养营造一个整体优化的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唯有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盘活教育资源,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才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天地。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新时期 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