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浅谈古代诗词中酒的文化意蕴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时间:2019-01-19 03:31: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自杜康造酒始,诗与酒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欧阳修等身为一代文圣,又何尝不是一代饮豪?李白好酒,作诗云“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陶渊明好酒,曾作诗《饮酒二十首》,在小序中称“无夕不饮”。欧阳修好酒,自号“醉翁”,常与民同乐,长饮徜徉于山水之间,不亦乐乎!更有女词人李清照毫不示弱,“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酒催诗出,诗随酒发,于是大量的饮酒诗应运而生。
      纵观古人饮酒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怡乐之酒
      
      人称其诗作“篇篇有酒”的陶渊明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人在醉醺醺、飘飘然的状态下,放浪形骸于山岚、花草之中,感受着美酒带来的美妙感觉,似乎已将个体生命和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其境界可谓至真、至美。李白也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又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乡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与朋友相互劝酒,开怀痛饮,好不畅快。即使身处孤独之境,无人相陪,诗人也不会寂寞,他会很浪漫地邀请天上的明月、水中的月影与自己一同饮酒,数杯下怀,一切世俗的烦恼似乎都在花香、酒意中消解,整个身心进入物我相忘、飘然若仙的境界。即使悲苦一生的杜甫,生活稍有安定也追求这种逸趣:“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一边临江饮酒,一边看花落鸟飞,眼前美景让诗人陶然自乐而至于不思归家了;或者在咸阳客舍“凭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而让人大吃一惊:难道这就是性情中的杜子美?敢情一个活脱脱的酒徒!唐人好酒,宋人更是不甘寂寞,欧阳修在《丰乐亭游春》中说“绿树交加山鸟啼,清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在野鸟啁啾、落花乱飞的美景中,诗人希望沉醉整天,乃至整个春季!还有苏轼的《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场酒薄不堪饮,劝君且饮杯中月。”同是月下赏花饮酒,李白邀月同饮,苏轼借月待客,他们的奇思异想可谓妙哉绝哉!辛弃疾“醉里贪欢”而作的《西江月》,又是另一种趣味盎然的妙境:“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要来,疑乎推松曰:去!以松树为友,与松树对话,又喝令松树离去,这憨然可掬的醉态,令人忍俊不禁。
      
      二、友情之酒
      
      在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中,自古“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亲朋相聚,想多得几份欢乐气氛,岂能无酒?迎客有洗尘接风酒,送别有饯行酒,他乡遇知音,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人生难得几回醉!孟浩然的酒友上至达官显赫,下有寻常巷陌,他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时隐山林,一听山村朋友有邀,便匆匆赶来。普通的乡村,普通的农舍,酒味混合着桑麻的泥土味,使诗人沉醉其间而不能自抑,彼此开怀畅饮,闲话农事,大抒乡土情怀,此等情景,怎不令人心驰神往?白居易也写道“缘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无欲雪,能饮一杯无?”在天寒欲雪的夜晚,炉火嫣红,酒香弥漫,知己对饮,人生几何?于是,一颗饱经风霜的心在暖酒的滋润下开始升温,生命的旋律也因这杯酒而显得分外和谐。东坡在潦倒之际,友人的一碗酥酒让他心暖如沐三春,“使君夜半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顿时,人生的尴尬在美酒下饮后一扫而光,精神徒增。而王维的一杯酒更是让友人眷恋于这份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或仕途的失意,或生活的窘迫,朋友的千言万语、万般关怀,尽融汇在这一杯淡淡的水酒之中,把酒望友,有苦难言的诗人们早已泪流满面,情不能已,于是酒的价值再一次得到体现。无论是嚼味秦汉,还是品尝唐宋,文化的天空都会因为这一杯杯真挚纯洁的酒而弥香千年。
      
      三、明志之酒
      
      酒能助兴,亦能壮胆,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和建功立业的渴望充塞着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文人们的心胸,也由此形成了他们的一身傲骨和几分豪气,这份豪情往往在酒酣意浓之际被无所顾忌地一吐为快。李白酒后放声而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妙笔,令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热血沸腾、振奋不已,亦让无数心绪黯然的人们体味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从而奋发努力,自强不息。晚年的苏轼亦不改当年豪情:“酒酣胸胆尚未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东坡一生多在贬谪生涯中度过,人虽遭贬但雄心不灭,无情白发上头之际,他仍在抒发报国心怀,仍在表述驰骋疆场、立功边陲的愿望,此份豪情,令人叹为观止。同样年过半百的陆游一生都在渴望扬鞭立马,横扫胡虏,收复河山,他说“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一腔报国之心酒后尽现,让人感动。而辛弃疾的酒后观剑情景更是让人难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话语间虽然多了几分苍凉和无奈,但诗人醉里看剑、梦中点兵的壮志豪情还是一目了然,给人以巨大的心灵震撼。
      
      四、消愁之酒
      
      文人们大都有“济天下”之志,但在现实这个厚厚的墙壁面前,虽有一身铮铮傲骨却性情纯真直率的他们大多常遭碰壁之难,一旦“穷则独善其身”时,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又为这些失意的文人们提供了一个躲避惨酷现实的精神港湾,在调和心灵矛盾、寻求心理平衡的时候,酒,就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
      解忧消愁,一吐人生的苦闷,本就是酒的基本功能。一代枭雄曹操的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无形之中给酒的味道徒添了几分苍凉感。一心想登上“青天”大道的李白终于如愿以偿时,却发现自己狂放、叛逆的性格根本就不适合这个阿谀奉承、勾心斗角的政治环境,本人常遭朝中权贵的诬陷、排斥,浪漫主义的生存方式屡屡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痛苦之中的诗人只得拿起酒壶,消解内心的激愤和不平:“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挥金如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但是万千愁绪岂是数杯美酒能消解了的,反而“举杯消愁愁更愁”,终只能感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与李白的激愤比起来,宋代李清照的酒诗尤引人关注,李清照一生坎坷,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晚年更是孤苦无依,几乎日日与酒为伴,他在《醉花阴》中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把酒”与“黄花瘦”前后映照,一个不堪忍受相思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活生生呈现在人们面前,国破家亡的思痛,对丈夫的思念,使她痛苦不堪,夜不能寐,只有借酒来打发凄凉的日子和消释胸中的块垒,“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杂揉在一起的各种心绪只有在酒醉后得以解脱,李清照喝得是人生真正的苦酒。
      大多数的中国文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追求个性的解放、精神上的自由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而酒和自然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愿望。喝上几口酒,忘天忘地,忘生忘死,忘情忘物,天地万物都不复存在,人的肉体、灵魂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情物同化的境界,这时候,借着醉态的思维再去观照自己和宇宙苍生,可能会以更加博大的胸襟和坦然的态度去对待生与死、苦与乐……这时候的酒已不再是以一种纯物质的形式而存在,已经变成了促使诗人进入一种较为自由的心灵状态和激发诗人创作灵感的催化剂,由此而创作的饮酒诗词,也就成了他们思想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灵魂的观照物。同时,应该感谢生活,是现实生活给了中国的文人们生命的激情和人生的感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他们在酒中或喜或悲、或歌或舞、或哭或笑,世态的炎凉、世道的沧桑、人情的冷暖、仕途的沉浮以及个人的胸襟、志趣、爱憎、憧憬都融汇其间,由此酿造出一首首绝妙的诗词,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天空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关热词搜索: 意蕴 浅谈 诗词 古代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