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追索【城市里的追索】

    时间:2019-01-05 03:36: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就像是一种,冥冥中的呼唤。我觉得每一次旅行总是在出发前的那个晚上才变得斑斓与浑厚起来,仿佛有了期待的真实价值。因为它即将到来,而不是幻想了。   其实旅行的人都是幸福的。
      它好似一种暂时的流浪,却有着熟悉的味道,所爱的人在自己的周围。它并不如同流浪般张扬,亦没有刻意的冷漠。它是美好的随行,在未来铺垫下幸福。远行的必然或许也是收获和得到的必然。凯鲁亚克也说,我要上路。
      我仿佛已经闻到了远方潮湿而浓郁的气息了。
      
      北京和上海 那些真实而温暖的质感
      
      我想我对北京的依恋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出于无所谓的释怀,或许是来自内心最原始的本能。我想大概是那份值得我去付出的寄托。
      北京的街道,也许没有想像中的干净,带着微微的尘土和几条磨损的斑马线。我是个走路喜欢把鞋拖着地的人,“次卡次卡”,也许是为了安慰,我没有也不想改掉这种习惯,毕竟我喜欢这种感觉。来自地面的,也来自内心的粗糙,以及随之给我带来的丝丝淡定。北京的街道都很长,来来往往有不同的车辆。车轮一个个碾过去的声音,朝着既定的方向慢慢远去。我抬头的时候街上会有暂时的空当,一瞬间街道变得很安静,手指触摸的钢筋水泥的支柱也会同时冷却下来,心也跟着缓缓平息下来。头顶天空的颜色我看不清楚,至少感觉很模糊,心里会有一刹那的彷徨,这大概是一个城市冷静的一面,期待平和的同时,城市露出它最真实的温柔,褪尽所有喧嚣。尽管让人有点措手不及,但我却爱它。
      人有时候也会变得很安静。比如现在的我,安安稳稳地坐在出租车里,车内一如既往地充斥了并不自然的香水味以及更多令人作呕的汽油的味道。我深吸一口气,所有气体混合在体内化合反应出了某种伤感,我想这本是不该有的。于是我把目光投到窗外。窗户没有打开,结着一些白白的灰尘,外界变得朦胧。看到的是不停来回的车辆的影子,艰难地前行的自行车,仿佛很拥挤。我努力想像着外面的人们的表情,应该是脆弱的,疲倦的,因为等不到公车或是堵车而发着牢骚;应该也有紧锁眉头的,忧伤的,冷漠的。那是为什么?因为怀里的孩子哭个不停?也许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仇恩怨,更多的应该是习惯造成的吧?这样想来,剩下的人们的表情大都会是坚忍的。无法挖掘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但我想我看到的应该是这整个城市最喧嚣的一面,夹杂着不满的,恼怒的,失落的,或许美好的记忆。我希望那时候能有一架摄像机,记录这些最实质的细节与画面。更多的时候,生命也就是这样才真实起来。因为真实总是混合着残缺。
      好了,一支笔的油墨写完了。换支笔,也许能换种方式来记录心情。好吧好吧,我承认我的庸俗,承认我根本不能用哪支笔来勾勒出一幅有关北京的城市画卷。但出于事实,我要写下来。尽管这看上去很蠢,但这也许就是我对北京独特的爱,爱她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光亮,每一处悸动人心的地方。我想说的并不只是纯粹的赞美,如同我写下这篇文章并不是出于原始的感怀。或许我没有资本去感怀,并不是出于强迫和被动,现实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有太多值得留恋也有太多应该舍弃。所以我变得喜欢逛夜街。选择夜空的暧昧忘记奢侈,拥有夜街的华丽品味生活。嗯,这应该是个不错的理由。我选择的每一种方式没有过于绝对,所以在我,便成了一种习惯。
      我一直以为北京应该是个斑斓的城市。一个觥筹交错,星夜无雾,霓虹作祟的城市。也许有人认为北京的夜晚会印证我的想法。或许这本该是个被颠覆的想法,或者是有多么的轻浮,但我真的错了。
      大概说这话已经变得绝对了吧?但是那一夜的直觉告诉了我逻辑发生逆转的速度之快。北京的夜让我想起一句话:
      “会在夜晚寂静的守望中,想念一个与我生活完全不相干的人。会躲在没有人的地方,以为他在为我一个人歌唱。”
      北京的夜没能给我太多的思念,但我所能接受的是来自平整街道上的柔和灯光折射出的温暖,会不会是自己过于敏感了?捕捉的位置出了偏差,进而想到的应该是灯光后面剧烈的摇滚,奢靡的排场,麻木的表情,浑浊的红酒,以及不绝于耳的高跟鞋的踏踏声和飞扬的头发,毕竟城市里没有真正的解脱,每个人来自体内体外的压力无法在解下领带,换上睡衣后得到真正释放。这是我关于舞厅颓废的印象。尽管那里存在伤痛,有抹不开的心结,我想这会是城市里压抑的人们露出最本性的一面,哪怕需要放开衣着上的拘束,充斥着微微淫乱的发泄,这或许也会是整个城市最感性的一面。至少那里没有压迫。城里城外的,平静繁华的表面会包容人们的疯狂。一个城市具备着最完整的母性,尽管有时候表现得很残酷,但却感觉到温暖。
      这让我想起上海。
      那个处在南方温暖地带的城市,那个东临太平洋的城市。
      我喜欢这个名字,包容了潮湿的纯度,如同他的夜晚,灌溉了整个城市的气质,或者称之为黏稠。但是上海的夜充斥了我所有关于人生的臆想,漫长的,悠远的,奢侈的。因为直观,因为尖锐,我始终在灯光下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外滩的黄浦江变得深沉,像我的心。路过一家咖啡店的时候总有不太真实的感触,像是在指尖流转过去的时光,那么不可理喻。白烟缭绕,来自不断搅拌的杯子和泛着高贵气质的金属勺,一切变得太不真实,就连街边那幢高大的西洋式建筑,也唤不回上个世纪的古老韵味,孤独地挑起整个夜空下的骄傲。
      但至少我也爱着上海,爱着这片凝结了浓厚人文气息的城市,根扎在耀眼的位置,成就最过华丽的时刻。这将会是关于人性刺痛的觉醒吧?这也是我爱的理由。
      再回到眼前的北京,突然感觉就不同了。甚至,北京让我体察了更多的稳重,更多的安全。这是上海所没有的。
      路过一家小吃店的时候忍不住走了进去,是伙计粗犷的声音以及接下来的细腻的打点。等待的时候看到一个孩子的母亲用最温柔的方式将食物送入孩子的嘴中。心里不停地涌起阵阵;中动与暧昧的湿润。我想我看到了整个城市最为温馨的画面,包括所有的感动,全部点缀在那张轻轻咀嚼的幼稚的嘴唇上。
      如果没有太阳,冬天的城市也会不会这么温暖呢?
      我总是无法追索或是捕捉任何一个城市的所有枝节,我看到城市的好多面,美满的,罪恶的,或许我更愿意接受前者,但是这些都是真实的本质,细微的感知。其实我能看到的。不过是半面关于城市的一切,还有半面我无法解读,看不清楚,这很遗憾,如同我前面以为剩下的半支笔的油墨能陪我一起写完。但不能。真的不能。
      在电脑上打“城市”两个字的时候,智能ABC会把“诚实”也弹出来。或许吧,只有诚实地面对一个城市,捕捉自己的脚印和足迹。差不多了。摊开双手,我或许什么也没有。而我想记录的,大概只剩一份真实。
      
      左手苍松,右手山峰
      
      旅行的意义
      早上微微湿润的空气在车厢里开始产生一些倦怠的意味。阳光还在试图用温度为自己的颜色镀金的时候,我们已经坐上了前往黄山的大巴。   总是在潜意识里觉得旅行的意义是在即将出发前的那一天晚上才变得特别字满,仿佛它已经是快要完成的梦想,在期待的同时也会有着小小的惊喜。于是心情在早起的困顿之后也开始明朗起来。
      汽车沿路行进,时而阴影时而照耀。对于眼前一掠而过的风景就像是随手抽走的画卡。它们像是一种模糊的摆设,有微妙的暗示,仿佛旅行也不再是旅行一般简单。它成了去收获自然的温度、幸福的深度、涉足的广度的一种途径。内心因此而富足。
      下车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之前浓浓的兴奋和向往似乎也因此而被消磨了厚度。
      导游是个当地的年轻姑娘,巧克力色的皮肤以及微微模糊不清的咬字吐音,淳朴的淡然质感。
      巴士前往的第一个地方叫做“花岗石窟”,单从字面上便觉得神秘,事实却不曾脱离想像太远。它是藏匿在地面以下的曲折石洞,走近便有潮湿的寒气。如同躲藏在这个夏季的半球上拥有特权的孩子,有自己的清凉。黑暗的石洞内彩色的灯光成了惟一也是赏心悦目的光源。在不同褶皱的平面上显示明暗的凹凸效果,徒增迤逦。
      构造似乎难以分辨,曲折的路径也仿佛处处相通,它因此变得回环,有着不一样的庄重色彩。导游的话在四面石壁的洞穴内产生了阵阵回音,人影与话语好像在某个瞬间重叠在一起,透出了层层柔软的触感。
      其实石窟内是安静的,那种仿佛与世隔绝的静谧相信将在人散影去的时候得到最好的体现,手指划过冰冷的石面,沿着神经透上一股矜持的寒意。仿佛是遗留在千年以前的味道,瞬间与现代的体温接触,传达出一种新的含义,也是一种讲述。一路下去,满是凹凸不平的粗糙而顺滑的花岗岩质感。这是大自然的造物。在这暗黑沉郁的洞内给以人世永恒以及淡定。
      光线总是在措手不及之中变换了角度和颜色,岩石的质感被陪衬得有着名士般隐忍而突兀的棱角。似乎是宣告着自身,它们没有张扬的高度,它们在地面之下成就自己的华丽和辉煌,留给世人甚至诗人最高不可攀的景仰。因为有着脚步的回声,像是一种无形的催促。手中的相机也在不停地变换视角,希望剪裁下最值得纪念的画面,作为永久而美好的收藏。
      在行走的途中遇到几个面积不大的潭水,虽是静止,却非死水。有着点滴的灵性,在幽幽的暗色灯光打照下有着寒泉般令人觉得清越的雾气,在缭绕的同时给予了淡淡的愉悦。
      游人的脚步匆匆踏过。觉得有些奢侈,这样一种看似默然的风景应该需要多一点的时间来品味。时间如同缝隙间的细砂,划落便消失。重新在洞外接受到阳光的时候,有了恍惚的留恋。
      梦境里的画面仿佛成为了一组慢镜头。在缓缓移动的时候,那些细节就被遗忘了。点缀是无时不有,雄伟的风景就缺失了壮丽的背景。因此醒来的时候,还在回味自己所做的梦,里面的黄山像是一个隐隐约约的模版,奠定了爬山之前的一些臆想。
      坐着缆车一路斜上,风景在半空里看下去变得有了动态的节奏感,相机在不停的拍摄中也仿佛变得饱满,有了沉甸甸的重量。觉得它将只是属于自己。
      黄山的景色说服了之前种种不同的猜测。它以一种伟岸的姿态,让人沉浸到一种陶醉之中。陶醉不是暂时的,它仿佛有了延续的价值,层峦叠嶂,就像是一张在水里浸泡多时的纸,覆盖在褶皱不平的地面上,于是起伏的质感、连绵的质感都有了。
      登山的乐趣似乎不在于山体有多高,亦不是时间多少与速度快慢。它的价值在于在山顶上所看到的景色多少。先不去追究徐霞客的“登黄山而天下无山”,只是抱着探索和追寻的心理来进行跋涉,那么旅行也就有了实在的意义了。
      山上总是比陆地要凉爽。它仿佛离太阳近了,却在温度上离太阳远了。这便是简单的科学道理,在不经意间就成了小小的情趣。
      眺望的时候仿佛有了飞翔的轻盈感,因为凌空,风力大,衣袂若是可以翻飞便有了高高在上的尊贵感。黄山的岩石仿佛被岁月洗去了灰暗的表层,露出了融化阳光的色彩般的苍黄,在显而易见的裂缝衬托下有着刚毅的味道。它因此而有了挺拔的姿态。
      树林间潮湿的空气成了享受的一种。在这个树叶茂密台阶高低的小路上,那些绿得仿佛要滴出汁液的植物,令人忍不住想轻轻地摘一片放到嘴里细细咀嚼。仿佛咀嚼一种山林的原生态的甜意,它们因此在眼里变得特殊。
      到达的地方似乎是半山腰,于是向上的跋涉便成为了必然。镶嵌在山体表面的条条台阶仿佛婉蜒的曲径,走向不一,四通八达,交错陆离,也清爽有致。
      一行人沿路指点,自己身在其中,容易被各种惊讶的欢喜声所吸引。仿佛所行走的地表不是山路,而是一张年代久远而依然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导游是个有经验的毅力颇强的人,她总是介绍,也不忘催促,劳累是每个人都不可抗拒的,却也是爬上山顶的意义和成就所在。
      记得有一个叫做陈兴的作家,他是一个洒脱的人,所以他可以写出那些短小精悍但是却不失韵趣的小诗来。“清溪源可觅,佳人面难寻。青青溪边草,悠悠波上纹。裹石苍苔滑,流水摩青春。落叶漂不尽,高低浮又沉。”记得这样一句,尽管不是写山,却是颇有现在我所看到的山景的意味。
      以长满青苔的石壁为背景,那条从顶处细细沿着表面渗透而下的流水便以一种马赛克的手法模糊了山体的纹理,岩石也因此有了温柔美。失去了棱角,面貌不如一。
      前行是必然,于是跋涉成了最主要的课程,海拔在一直升高,于是风景也以一种缓慢的速度在脚尖之下下沉,渐渐匍匐成一片,凌空的快感油然而生。
      松树是主要植物,它们亦是黄山的形体的缔造者,仿佛是无形的鞭笞者,在接受磨练的同时还要一点一滴造就这般沟壑纵横,错裂不一的纹路,内心也因此而感动。
      曲折的小径上,眺望时便可以看见浓稠的云海。那些在雨过天晴之后会充斥在山峰与山峰之间的丝绸般质感的云雾,缭绕了游人的思绪,牵绊了行走的脚步,它们因此而美丽。
      云雾好像一杯纯净的牛奶,无意间被泼洒到这个山涧,于是升腾起莫名的迤逦。那里是传说中神仙出没的地方,在神秘的外表下也给予了极大的瑰丽场景。遗憾的是,只可远望,自己就像一个无奈的过客,有着不可言说的失落,觉得美丽如此之远,却也觉得这便是残缺的价值。因为遥远,所以想像美好。
      莲花峰是黄山最高峰,走到光明顶的时候,众人已经是气力皆疲。
      于是找了一个小小的地方,解决了午餐,依旧在山道与山道间穿梭。
      阳光开始猛烈起来的时候,我正站在距离莲花峰顶180米的地方眺望山川,人很多,因此所滞留的时间不长,只是那片空灵无边,仿佛伸手可以搅拌蓝天的景色,早已经定格在脑海里。
      下山的路煞是不好走的。
      浓郁的树林遮掩了日光,然而劳累是依旧。
      整整个五里的路仿佛成了遥不可及的想像。然而一路下来,时而停歇时而观望,倒也是乐趣。   前面说过的,风景就匍匐在脚下,于是我们就一直往下走,好像在一点点走入某个怀抱。那是安然与踏实的感触,天空因此明朗。
      最留恋的是那山上泉,清凉的甜意携带了一点点矜持的纯净,所以喜欢,也因此向往。
      第三天的行程相对简单,也有了简朴的味道。
      从上个世纪保存到现在的各色建筑总是令人有数不完的猜测,于是悬念丛生,平静亦丛生。
      曾经想过可以信步走完一座黄山,其实事实上黄山根本无法用“座”来度量,它是一方雄伟的镇守之神,于是它的气魄让人折服,也出人意料。我为此而感动。
      黄山旅行成了略带褶皱的记忆,它仿佛因此而不会老去。
      又坐上了回去的车。相机和脑海都是饱满的。
      些微小睡,风景掠过,云彩漂浮,醒来,便是家里。
      
      宁波之静
      
      繁华又苍凉的温柔
      在印象里没有对宁波很深的认识。它是曾经出现在梦里的繁华都市,在临海的地理位置上享受海风温柔的熏陶。我曾经对大都市有着潜意识的排斥。因为过分的喧嚣造就的不是现代生活的热闹或是蒸蒸日上,而是一份空虚之后的空洞。那样一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不是我想要亲身经历和接触的。
      七月的时候我去了宁波,我觉得去的时候还是有着些微的兴奋的。我总是对着外界抱有炽热和积极的试探之心,我想这种心理即便是长大了也应当好好保存下来。属于自己的秘密。
      天气很好。我们出发的时候阳光还是有些灼热,像是一种饯行。等到上了火车,外界的温度被车身所隔绝,在旅途上进行种种复杂的遐想。我只是看见一掠而过的房屋和树木。那是一年四季守护在铁轨两旁的绿色卫士,我想它们是寂寞的,所以在我的眼眸里一闪即逝的时候,我会看到一点点的隐忍。
      有关云朵,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它们洒脱却也因此被世人错误地羡慕成了自由和无拘无束。我觉得它们也应当是安于平静和祥和的,在遥远的天际我坐在车厢里看不到它们剧烈的变化和激烈的涌动。它们应该是心存感激的人,用轻盈的姿态见证风走过的痕迹,在改变了原先的姿态以后才淡淡地开始凝望――它们的有生之年。
      有一个谜语是这么说的:“风平浪静――打一城市名。”那么,谜底就很容易猜出来了。
      所以对于宁波的些许向往也因此变浓。
      沿途中还有很多目不暇接的零星小花,它们是画家无意撒落在浓绿之中的斑斓点滴,在路人瞬间行过的时候给出一些清凉的点缀。十点半的时候我们到了目的地。很遗憾的是在后来的游走观赏中才发现没有带相机,那些遗落的风景就让他永远在脑海里流转好了。何况它距离我并不遥远。这样的城市里街道总是很干净。我看到的路面有一种平和而饱满的质感。在交错的同时也透出流畅的感觉,让人舒服。旅行因此变得有期待的价值。
      这样的大城市里,街道上各色店面的风格让人来不及记忆,在琳琅满目中衍生出一股清新的彩色味道。街上多见的是服装销售店,我惊讶宁波服装的折扣低的同时也发现陪妈妈看衣服亦不是件无聊的事情。那是设计师们捕捉了一刹那的灵感之后所汇集而成的。蕾丝花边,西装革裤,皮鞋高跟,在现代文明极为发达的社会里,即便是会产生审美疲劳,它们依旧是男人女人所中意和爱慕的东西。商场很大,富丽堂皇的灯光和细碎的话语,我们移动得时快时慢。
      在热闹背后总会有被冷落的东西。
      隔离了商场的喧嚣之后走上的马路如同突然从角落里窜出来的空白纸屑,让人有像是在平地上刚刚降落的安全。它却不甘于寂寞,偶尔看到悠闲骑车的路人,便是朴实。
      其实对于物质,求索是暂时的。对陌生的向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冷却,我总是在探索自我,也在挖掘着足以让自己心动的理由,在雏形的时候,就会发现值得感动的东西,一直给以自己惊喜。这便足够了。
      (指导老师/马剑飞)

    相关热词搜索: 追索 城市里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