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淡淡的情,幽幽的美 超美情头

    时间:2018-12-25 03:24:4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提起日本,总会让人联想到民族仇恨,那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野蛮疯狂侵略而留下的阴影。但日本毕竟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曾深受中国汉文化的影响,他们的近代文学又影响了我们的现代文学。文学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文学成就不仅属于日本,也属于世界。
      
      【关于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这个樱花遍地的岛国上诞生的第一个世界级的文学家――他于196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对世界文学的重要意义是“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小说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搭建了东方和西方精神交流的桥梁。川端康成的原籍是大阪府附近的大字宿九庄,接近京都,所以川端康成认为“京都是日本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他两岁丧父,三岁失母,从小随祖父母生活在故乡。七岁时祖母死去,他和祖父相依为命生活了十年,十六岁时祖父也去世了。他发感叹说:“我自己太不幸,天地将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了!”所以,川端康成从童年起,心灵上就带着沉重的“孤儿感受”,青年时的失恋,更加重了他的“自卑感”和“孤儿心态”。这些意识在《伊豆的舞女》中得到了极为丰满而巧妙的表现。
      川端康成在1968年以《雪国》《千只鹤》《古都》三部代表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中以《雪国》最受推崇。这部中篇小说主要描绘了日本青年岛村三次前来雪国,同年轻艺妓驹子相会的情景;中间穿插了一些岛村在火车上欣赏叶子的美貌及叶子被烧死等片段。它被日本文坛称为“精纯的珠玉之作”,是“日本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神品”。1968年获奖后,《雪国》更是被抬到“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一座高峰”的位置。川端把西方文学的现代意识和技巧与日本的文学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他擅长描写年轻貌美的女性与自然景色,使之水乳交融,从而形成既悲且美的艺术风格。
      
      【关于《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讲述了青年学生“我”与舞女一家巡游艺人的交往。整个故事像一幅水墨画,淡雅而凝重;又像一壶清茶,隽永而清新。青年学生“我”体验到的环绕舞女的社会气氛是悲哀的,而自己“孤儿根性”的心灵底色是悲哀的,因此形成《伊豆的舞女》悲凉的基调。然而,在这种悲哀的氛围中,“我”和舞女一家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互相慰藉,从而使“我”自卑的、灰暗的心灵变得自信、明亮起来。这篇于1926年问世的作品,以鲜明的艺术个性,奠定了川端的作家地位。
      起初,青年学生“我”对舞女怀着一种亵渎之情。青年学生在旅行中曾见过舞女两次,她朴真、憨厚而娇美,歌声婉转动听,舞步轻盈优美。当他追上舞女等巡游艺人时,茶馆老太婆说起艺人时的话里“含有过于轻蔑的意思,甚至煽起了我的邪念:既然如此,今天晚上就让那位舞女到我房间里来吧”。青年学生“我”对舞女的遐想,是“邪念”,是亵渎。
      然而,青年学生“我”后来却对舞女的表现怀有了感激之情和一种淡淡的恋情。小小年纪的舞女对他人充满关爱:“我”追上舞女一行时,“舞女看见我呆立不动,马上让出自己的坐垫,把它翻过来,推到了一旁”,很谦卑地给“我”让座;看见“我”吸烟,又把“随行女子跟前的烟灰碟推到我面前”,舞女小小的举动,透出善良的本性。舞女给我端茶时,脸“臊红了,手不停地颤抖,茶碗险些从茶碟上掉下来……看见她那副羞涩柔媚的表情,我都惊呆了”,同时“我被山上老太婆煽起的遐思,戛然中断了”。被孤儿气质扭曲了性格的“我”,为了摆脱令人窒息的忧郁而旅行,途中听到舞女议论“我”“真是个好人啊,好人就是好嘛”时心情舒畅,感到舞女的言谈纯真而坦率,“我”对此“真是感激不尽”。舞女想让我带她去看电影,阿妈却不同意,她脸上掠过一抹失望的阴影。舞女没有看电影的自由,是因为她不得不去演出。年仅十四岁的舞女在每一个低头、浅笑、行礼、羞怯间,流露着难以言喻的美好,甚至让人可以想象出她在飘落的八重樱花瓣中轻舞的丰姿,“我的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了”。
      最后,青年学生和舞女之间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晚上表演到很晚又很累的舞女,第二天早上又匆忙赶去码头为“我”送行,但却只是默默无言地低头望着海,“直到船儿远去,舞女才开始挥舞她手中白色的东西”,表露了舞女惜别的苦痛心情,而“我”“泪水簌簌地滴落在书包上”。和舞女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我”的心灵受到撞击,情感得到升华。
      此外,《伊豆的舞女》还描写了“我”和舞女一家的相互关爱。青年学生“我”提出和巡游艺人结伴旅行时,艺人一家同意了,从而“我”认识了落魄潦倒的哥哥荣吉,流浪奔波使孩子早产夭折在旅途上的荣吉的妻子千代子,哥哥不让但又无奈还是做了舞女的熏子,迫于社会风习自己也看轻女人的阿妈,离开故里只身做了舞女的百合子等。在共同的旅行中,流浪艺人们对青年学生越来越表现出信任、感激的情感,“我”也学会关心他们。艺人们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在青年学生心灵的湖面上泛起了水花,使青年学生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川端康成曾经说:“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来,就不会泯灭。”(《不灭的美》)这位被人称作“无魇的美的追求者”和“美的猎人”的作家,用他的作品呈现了人间的各种美丽的人和事。在《伊豆的舞女》中,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物,都带你走入一种非凡的美的境界:
      “山路变得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这时,骤雨白亮亮地笼罩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猛地横扫过来。”人走在弯曲的山路上,远望被茂密的杉林所覆盖的群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突然,乌云满天,白亮亮的阵雨从山脚横冲山顶,令人躲避不及,但青山、绿树、黑云、白水,仍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仿佛雨点也在催促着“我”去追赶舞女,雨点把“我”和舞女连接,表现了“我”要去会见舞女的急如火焚的心境。
      不仅山美,水美,人更美。舞女有着漂亮的外貌:“她梳理着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大发髻,发型古雅而又奇特。这种发式,把她那严肃的鹅蛋形脸庞衬托得更加玲珑小巧,十分匀称,真是美极了。”“她那双娇媚地闪动着的、亮晶晶的又大又黑的眼珠,是她全身最美的地方。双眼皮的线条,也优美得无以复加。她笑起来像一朵鲜花。”
      舞女更有一种纯洁无瑕的美。舞女给“我”让坐垫、送竹杖、掸尘土等淡彩素描,传达出舞女内心对“我”的敬重之情。舞女站在公共浴场中的天真无邪的形象又给人以纯洁之美:“一个裸体女子突然从昏暗的浴场里首先跑了出来……洁白的裸体,修长的双腿,站在那里宛如一株小桐树。我看到这幅景象,仿佛有一股清泉荡涤着我的心。”这是一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青春形象,美丽、纯真、活泼、清新。没有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写,而是充满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是洋溢着青春活力、自由欢乐生活的化身。清纯的舞女形象,使“我”顿悟到生活的自由欢乐,“我”那颗被世俗力量束缚着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奔驰。“我”凝视着舞女的裸体,开心地笑了。这里没有丝毫的邪念,只有清泉洗净了身心般的清新愉快。一瞬间的顿悟,“我”看到了生活的真谛,对生活、人生有了新的感觉。
      
      【片段欣赏】
      下面的片段描写的就是舞女送别“我”的场面:
      快到码头,舞女蹲在岸边的倩影赫然映入我的心中。……舢板猛烈地摇晃着。舞女依然紧闭双唇,凝视着一个方向。我抓住绳梯,回过头去,舞女想说声再见,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然后再次深深地点了点头。舢板折回去了。荣吉频频地摇动着我刚才送给他的那顶便帽。直到船儿远去,舞女才开始挥舞她手中白色的东西。
      (选自《伊豆的舞女》,叶渭渠/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我”和舞女邂逅的全过程,只是通过拘谨的举止、柔婉的表情,进行着无言的感情和心灵的交流,从而显示两人之间洁白无瑕的感情。“我”与舞女的离别之情,更是用默默无言来表达。舞女只是“眼望远方”、频频点头。两人相对无言,而意在言外。川端用无声来表现真情,把读者吸引到别有幽情暗恨生,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妙境,去体会日本文学作品的意趣和韵味。
      
      【相关链接】
      《川端康成文集》(10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伊豆的舞女》(短篇小说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雪国•古都》(中篇小说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相关热词搜索: 幽幽 淡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